嘉善县坚持“三化联动”构建美丽城镇品质生活圈 |
||||
|
||||
嘉善县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党建引领,立足长效管理、有机更新的“双擎驱动”,以网格化、数字化、品质化的“三化联动”推动美丽城镇建设系统统筹、长效常态,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风貌品质,构建更具长效、更有品质的美丽城镇幸福生活圈。 一、强化党建引领,实施“网格化”的城镇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延伸服务触角,将党建服务向网格推进,切实提升长效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一是构建区域化党建。强化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形成城乡融合、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基层党建格局,实现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同时,按照“一区域一中心”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区域化党建公共平台。比如,干窑镇建有镇村各类党群服务中心28个,设置服务窗口、设立服务岗位。固定每月15日开展镇班子领导、镇干部下村(社区)走访活动,通过走村入户,收集群众需求,化解基层矛盾。二是推进网格化治理。构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参与主体多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综合效能,建立社会服务管理事项闭环运行机制,确保功能完善、城乡全覆盖。比如,陶庄镇划分13个网格单元,由1-2名班子成员任网格长,同时成立工程、保洁两个机动专项工作组,“网组联动”每日开展网格巡查、问题整改、督查反馈等工作,实行每日通报、销号管理。三是整合综合化平台。结合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把“门前三包制”“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制、防违控违体系、“河长制”“路(街)长制”等整合进城镇治理机制中,把部门一家的“单打独斗”变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比如,大云镇布下大网格,发挥“四个平台+一张网”管理优势,建设集公安、城管、网格、维稳、应急、信访、视频监控等领域与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和“大联动”中心,实行定点包干、定点巡查、定点指导,实现问题信息采集“一网进”、问题整治“一拳出”。 二、注重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的闭环管理新模式。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长效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打造“智慧小镇”。 一是注重数字监管。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设立智能公共设施,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数字监管,推动城镇管理更精准高效,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方法、新载体。如天凝镇进一步深化数字赋能,推动后厨智能摄像头、智慧物联设备、一店一码、食品安全电子公示栏、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等稳步落地,全力构建智慧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打造“1+1+n”即一个指挥中心、一个专班、全域化覆盖模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二是创新治理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手段,助推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全域治理格局。不仅上访“上云”,更有网格“上云”,管理“上云”,以智慧引领城镇治理。如大云镇开启了一场“云+治理”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做足“云”文章,打造“云访室”“云网格”“云管家”的“三朵云”品牌建设,实现化解常态化、治理联动化、管控动态化,解锁城镇治理新模式。三是开创智享生活。以智慧化、智能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抓好智慧化城镇建设,努力构建一个高品质的镇村生活体系,实现美丽城镇可持续发展。如姚庄镇通过5G、物联技术、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建立“一张网”覆盖、“一站式”服务、“一朵云”分析、“一揽子”干预、“一体化”共享等“五个一”工作模式,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探索健康信息互通化,促进健康服务便捷化、健康管理精细化,不断丰富美丽城镇共享乐民生活美内涵。 三、 加快有机更新,探索“品质化”的风貌提升新实践。立足自然禀赋,坚持特色文化和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积极探索“传承与保护”“挖掘与改造”“创新与新建”的有机更新实践,促进城镇有机生长。一是注重品质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打造功能复合、共建共享、普惠便民的镇村生活圈,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整治力度,为城镇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如2020年全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3个,改造中对老旧小区实行雨污分流、新增停车泊位、新增绿化面积、新建口袋公园,探索开放式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新模式等,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西塘镇对邗上工业园区实施花园式工厂改造,通过路面翻修、管线地埋、亮化升级等一系列优化工程,提升整体园区品质。二是加强资源保护。以“因地制宜,保护优先,注重传承,统筹利用”为基本原则,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如干窑镇有机整合本地国家非遗文化资源,坚持以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提升城镇品位,以“窑文化”“双子窑墩”为文化载体有机更新了窑文化展示中心、窑乡广场、“水荡窑舟”等一系列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彰显地方特色,推进美丽城镇纵深发展。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布局更加完整的风貌保护生态圈,将文旅融合作为巩固提升城镇整体风貌的重要抓手,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活动举办、乡村农旅探索等途径,以文化促保护、以旅游促提升,构建一个有机更新的“微循环”。如西塘镇通过景区丰富业态的反哺,促进推动保护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丰富2600户居民的传统生活,相继建成东汇村史馆、荷池青创中心、金明祥符驿站、红菱谷粒Mall、“野邻”露营基地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农旅项目,全面打造西塘全域旅游环线,以项目经济带动风貌提升,实现长治长效。(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