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纵深推进美丽城镇长效管理 |
||||
|
||||
为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品位,嘉兴市从健全长效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全力打造“镇容整洁、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城镇。 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管理制度化。一是完善制度保障。先后出台美丽城镇建设绩效考核办法、督查工作制度、约谈办法等相关文件,压实各地工作职责。各县(市、区)通力配合,建立美丽城镇建设现场督导工作机制、健全美丽城镇长效治理考核办法与实施细则,各创建镇主动加强落实和管理,形成市、县、镇三级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突出考核引领。落实网格巡查工作机制,开展长效治理绩效双月度考核、专项督查和通报等工作;建立督办机制,对于巡查暗访发现的问题,通过市美丽城镇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直接反馈给所在镇(街道),较为严重的,市美镇办将开具《督办单》,限期整改反馈。截至目前,已发布6期考核通报,开具5张督办单,整改率100%。三是强化服务指导。市级层面成立四个联镇指导组,全面启动联镇指导工作,全程跟踪督导,严格对照检查,加强工作协调,推动长效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平稳发展,进一步擦亮城镇底色,全力建设美丽嘉兴。 二、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推动美管理精细化。一是加强部门配合,有效协同。整合城镇综合治理队伍,综合协调环境卫生、市政维护、交通安全等长效管理力量,实现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式运作。如平湖市新埭镇联合相关部门,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每月定期开展全域美丽自查排查;秀洲区王店镇实施分片区作战,21个部门所有人员全体出动;桐乡市屠甸镇实行工作分解制度,明确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服务外包。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镇环境秩序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工作方法。如嘉善县大云镇率先建立起涵盖集镇、道路、河道、村庄、园区的“五位一体”城乡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机制,并引入第三方市场机构(浙江中仁)开展专业监管,实现卫生保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过程监管的全程全覆盖。三是探索自治模式,提升意识。为进一步推动美丽城镇长效治理常态化、精细化,各地纷纷探索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平湖市新仓镇建立“路长+河长+弄堂长+厕所长”机制,目前,已任命85位“弄堂长”、7名“厕所长”,累计发现各类问题上千余个,整改率达100%;海盐县各镇(街道)通过组建沿街商户自治队伍,成立商家联盟,采取“自治+共治”的模式,激发商户自治管理意识,切实落实商户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沿街管理精细化。 三、全面依托数字赋能,推动管理智慧化。引入数字化长效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高效有序的智慧城镇治理体系。如秀洲区王店镇搭建“城市智管家”钉钉小程序,通过事件分类、过程全跟踪、数据分析,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做到城镇管理“全覆盖、全跟踪、全掌握”,进一步提升城镇服务治理能力;平湖市新埭镇在城镇管理中引入全新大数据数字化平台,将城镇序化管理、停车管理、居民管理等进行整合,在公共厕所、邻里中心、绿化步道、社区建设等新项目中引入数字化管理机能并接入数字化管理平台,配合5G网络的构建,实现集镇管理数字化;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提升“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部门联动”的大城管网络系统,建立长效化、多元化、动态化城市管理机制,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并在重要路段建立监控点30个,稳步实现监控无死角、监管无真空;桐乡市濮院镇创新“小镇大脑”场景应用,依托三维虚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充实89.6万条数据和4250个高清视频监控点位,实现城镇风貌智慧化监测,有效缓解了任务指派不清晰、结果反馈不及时等痛点,提高了溯源治理能力。(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