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三化联动”擦亮美丽城镇新名片


发布时间: 2021-07-20 09:11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嘉善县立足长效管理、有机更新“双擎驱动”,以网格化、数字化、品质化为导向,不断提高城镇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风貌品质,擦亮更具辨识度的美丽城镇新名片。

一、强化党建引领,拓展“网格化”的城镇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建服务向网格延伸。一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按照“一区域一中心”要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区域化党建公共平台。如姚庄镇联合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探索“城镇圈”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组织环境联治、干部联培、文化联心等联建活动,推动区域实现深层次合作发展;天凝镇建成各类镇、村党群服务中心28个,专门设置服务窗口、设立服务岗位,解决群众身边“关键小事”2000余件,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二是推进网格化治理。将基层党建网格和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构建服务管理功能完善、参与主体多元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和闭环运行机制。如天凝镇建立“镇—村—网格—村民小组—微网格”的五级治理体系,2020年度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0多起,提供红色代办服务2800多次;陶庄镇划分13个网格单元,成立工程、保洁机动专项工作组,强化“网组联动”,坚持“区域联席”,形成高效有序的网格治理体系。三是打造综合性平台。结合“四个平台”建设,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整合基层公用服务资源,创新开展全县公用事业“六合一”集成改革,实现“公用事业综合受理窗口”镇(街道)全覆盖,让群众“不出镇、进一门”就能办理67项高频民生事项,全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二、注重智慧赋能,打造“数字化”的闭环管理新模式。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提升城镇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一是注重数字监管。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完善智能公共配套,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数字监管。如惠民街道在工业园区构建集事故灾害预警、应急决策支持、有效调试指挥、快速处理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安全与环境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安全生产监控;天凝镇农贸市场在集中运行市场智慧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摊位电子公示屏全覆盖,可查询商户经营资质、食品检测结果、信用等级评定、顾客评价等信息,增设溯源查询二维码,实现食品“从农田(车间)到餐桌”的全程闭环管理。二是创新治理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助力城镇智慧治理。如大云镇通过打造“云访室”“云网格”“云管家”的“三朵云”品牌,累计办结群众上报案件1353条,办结率100%,好评率99.70%,实现化解常态化、治理联动化、管控动态化;姚庄镇在18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户中推行“生态绿色加油站”网络系统,对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10项内容进行“赋分”,居民可通过应用APP和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积分打卡、兑换物品等,群众参与率达82.81%。三是开启智慧生活。以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为支撑,着力抓好智慧城镇建设。如姚庄镇通过5G、物联技术、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打造公众健康体验馆,构建“健康检测—健康评估—指导干预—日常跟踪—优化提升”的良性闭环。同时依托“健康云”平台,实现长三角区域内体征数据、评估数据、挂号问诊、检查报告等同享互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同质健康服务;大云镇积极开发旅游数据分析平台、导游导览、综合管理APP、虚拟游等系统,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三、加快有机更新,探索“品质化”的风貌提升新实践。立足不同城镇自然禀赋,积极探索“传承与保护”“挖掘与改造”“创新与新建”的有机更新实践。一是注重品质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功能复合、共建共享、普惠便民的镇村生活圈,提高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如2020年全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3个、新增停车泊位3089个、新增污水管网191.3公里、新建公园15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1万平方米、新增星级农贸市场2个、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惠民街道枫南社区和西塘镇荷池社区先后入选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开启业态“垦荒”,阶梯式推进九大场景落地;姚庄镇以农房改造集聚为抓手,不断提升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累计引导7000余户居民“带地进城”,城镇化率达70%以上。二是加强资源保护。以“因地制宜、保护优先、注重传承、统筹利用”为基本原则,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干窑镇充分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围绕“窑文化”“双子窑墩”等主题,对窑文化展示中心、窑乡广场、“水荡窑舟”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彰显了城镇文化底蕴;西塘镇结合水乡元素,推出汉服文化周、“恋恋西塘”诗歌音乐节等大型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镇情怀和乡愁记忆。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将文旅融合作为巩固提升城镇整体风貌的重要抓手,通过历史街区保护、文化活动举办、乡村农旅探索等途径,构建一个“以文化促保护、以旅游促提升”的有机更新“微循环”。如西塘镇通过景区丰富业态的反哺,每年投入1.5亿元用于古建筑修缮,推动保护25万平方米明清建筑群;相继建成东汇村史馆、荷池青创中心、金明祥符驿站、红菱谷粒Mall、“野邻”露营基地等一批高品质农旅项目,全面打造西塘全域旅游环线,每年盈利500万元,以项目经济进一步带动沿线城镇风貌提升。(嘉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