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雷峰乡“三聚焦”全面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
||||
|
||||
天台县雷峰乡“九山半水半分田”,属于典型的山区乡,资源少,项目更少。近年来,该乡紧紧抓住“美丽城镇”建设这一重点工程,围绕“五美”创建目标,开足马力、鼓足干劲、用足资源,打造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内涵,以红色项目为重点支撑的新时代“雷锋小镇”。其主要做法是: 聚焦绿色守护,亮出雷峰气质。树立生态是“最好资源、最大优势”的理念,在规划中坚持生态定位,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坚持宜居升级。大力推进环境革命,以“一绿二洁三美”为抓手,对标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切实抓好“蓝天、碧水、清废、净土”四大战役,通过公厕建设管护、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等举措,补齐城镇建设公共设施短板,建设“最宜居美丽城镇”。坚持美美与共。全面推进小镇客厅建设,以覆泉山、龙潭瀑布、崔家至黄家塘绿道和了凡山居为核心,打造“一山一瀑一道一居”的宜居生态,推进美美与共,累计创成省A级景区村12个,其中3A级2个,景区村覆盖率90%以上。坚持科技领先。提升农村垃圾分类设备升级,建成独立生活垃圾站房,实现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日均处理易腐垃圾1吨/天,厨余垃圾转化率95%,有机肥产出率5%。利用无人机对松材线虫病疫区进行航拍检查,确保除治无死角。 聚焦红色传承,亮出雷峰底蕴。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共识,突出红色雷锋主题,强化“学雷锋,到雷峰”的小镇文化。先锋引领“雷锋红”。扣牢“红色雷锋”文化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百年,重点完善沿线雷锋广场、雷锋驿站、和合雷峰馆等节点功能,打造红色文化街区,集中展示美丽城镇建设成果,以一条街汇聚一份精神传承。雷峰卫生院三任院长45年扎根基层事迹获《浙江日报》跨版刊登。全面发动“志愿红”。推进新时代文明“志慧联盟”建设管理,组建“美丽城镇”志愿服务人才库、活动库,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标准,广纳专业志愿人才、规范志愿活动组织,今年以来,推选在美丽城镇创建中事迹突出的“雷峰好人”17人。乡贤助力“雷锋红”。加强结对帮扶,组建“乡村振兴”雷锋服务团26人,通过开展乡贤相约大走访、共话“乡村振兴”大讨论,以企业家协会(商会)和乡贤联谊会为平台,促进乡贤与村级对接,成立5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活,连续三年对雷峰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累计30余万元。 聚焦产业提振,亮出雷峰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注重招引项目,引领优势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围绕品牌“精”,齐抓共管特色产业。推出“雷峰·大雷山”农特产品品牌,加强对茶叶、蜜梨、红朱柿等农特产品的种植开发,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与天台县邮政公司结对设立“丰收驿站”,畅通农村惠民电商通道。同时,发挥“人均一亩茶”产业优势,建立高品质叶果两用茶树种植基地,如种植“浙农一号”茶叶时,实施“半年产名茶、半年产优果”茶树种植模式,推动茶农生产多样化,现已建成叶果两用茶园113亩,亩产鲜茶达29公斤。围绕农民“富”,多措并举致富增收。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之柿文化节系列活动,红朱柿单斤价格由1元升至3元。引进“雷锋山”石雕文化园、风来半山民宿,带动村民就业百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创新实施“一户一策一雷锋”机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垃圾分类督导、季节采摘、景区维护等“候鸟式”岗位,落地持股扶贫项目5个,变“输血”为“造血”。 围绕人才“强”,创新共享人才红利。招引县外优秀种茶师傅,升级杀青、造形、焙火等制茶工艺,擦亮“台州第一早”茶叶金招牌。与移动公司合作,探索最贴合雷峰的数字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现已推出乡镇首个定制景区短信服务;搭建乡数字化人才库,组建智囊团,做到人才管理秩序化,人才利用最大化。目前,台州优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奇法、浙江省互联网产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朱伟娟等70余名乡贤已入驻人才库,助力雷峰发展增收。(天台县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