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协同发展 高质量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发布时间: 2021-08-10 10:47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杭州市在持续巩固2020年美丽城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顺势而为、应时而动,描绘出一幅幅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山水塑形,在美丽城镇看见新风景。一是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更新,绘好蓝绿交织的城镇栖居图景。因地制宜推进农房建设、农污治理,用好乡村建设空间,促进城乡动态融合发展。实施县域城乡风貌提质工程,计划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9个,连线成片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沿山沿水沿路、联城联镇联村的美丽宜居示范带。2021年计划实施环境美项目505个,如桐庐县富春江镇全线打通镇区沿江通道,打开镇区沿江界面,加快区域山水联动,建成一条以富春山水为基底,以隐逸文化、诗词文化、山水文化、工业文化为特色的可行、可游、可望、可居的山水诗画绿道,进一步提升了镇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协同推进城乡传承更新,绘好传古纳今的城镇人文图景 。该市美丽城镇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全市通盘考虑国土空间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同时指导创建乡镇(街道)强化在空间开发保护领域的刚性管控和指导约束,编制多规合一的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落地性实用规划,注重特色保护,做好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梳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施的175个人文美项目中,涉及历史文化保护项目34个,各创建乡镇(街道)多措并举,努力挖掘人文美,凸显城镇风貌,让城镇真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联城结村,在美丽城镇共享新生活。一是关注民生实事 ,完善城镇品质格局 。2021年计划实施生活美项目310个,其中教育设施类项目52个,老旧小区改造类项目26个,商贸设施类项目16个,危房改造类项目7个,文体设施类项目29个,医疗养老设施类项目35个,综合服务设施类项目58个。以余杭区径山镇为例,改造农贸市场3个,其中2个获评二星级;引进1000平方米品牌连锁超市2个;改造商贸路、教工宿舍等老旧小区3个,完成C、D级危旧房解危284幢,建成村级避灾点5个;完成辖区内7个中小学及幼儿园重建,三个集镇实现就近入学;改建邻里中心1个。积极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构建覆盖周边行政村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辖区生活圈,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关心民意反馈,闭环建设评价过程 。结合“民呼我为”活动宗旨,探索建立“一库四师” (即专家库、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发展师和美丽城镇体验师),启动“美丽城镇体验师”活动。旨在利用“体验师”深厚的专业底蕴、全面的业务知识、独特的视角见解和有效的意见建议,代表城镇居民建言献策、强势“发声”。通过百姓视角和群众力量,为美丽城镇建设方案把关,为美丽城镇创建评价把关,确保建设过程中的设计理念精准落地,构建满意与否群众评的工作闭环。

集群发展,在美丽城镇探索新路径。一是聚力搭建协作平台 ,打好联动组合拳。各地建立职能部门配合乡镇(街道)保障制度,实现多部门协同推进、“三服务”精准下沉。同时,盘活现有资源打造特色亮点,以跨区域合作带动共建共享,高效能推进美镇集群建设。如建德市成立以梅城为中心的“梅城千鹤·三江口”大党委,从乡镇主抓转变为由大党委主抓,整合严州古城、三都江南秘境、乾潭七里扬帆、乌龙山等旅游资源,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以党建引领助推片区组团发展。萧山区联合绍兴市建立美丽城镇季度工作例会制度,成立以瓜沥镇、安昌街道两地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接下来,两地将在公共资源共享、基层治理共融、产业发展共研、人才引育共招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富阳区以新登镇优质产业体系、城镇功能配套体系和服务业体系为基础,推进周边6镇医共体联合发展。二是量身探索市场路径,实现集群新发展。一方面,计划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第三方评估公司,对全域美镇集群创建成效进行专业测评。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城镇集群打造,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注入市场活力。如建德市乾潭镇引入优质社会资本,与桐庐县富春江镇、浦江县虞宅乡互动互融,依托三镇不同特色文旅产业项目,形成浙西地区旅游精品目的地,2020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18.1万人次。淳安县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推进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建立品牌矩阵,有效推进枫树岭、大墅等周边乡镇产业联动发展。临安区湍口镇与杭州“云之雀”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省级非遗红毛狮子为原型的湍口吉祥物、旅游衍生品,形成特色温泉IP,有效推动昌化、河桥、湍口特色旅游线路蝶变升级。

数智赋能,在美丽城镇开拓新窗口。一是数字经济加速美丽城镇发展。余杭区良渚街道聚焦发展数字文化、生命科技+总部经济“2+1”产业,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步伐。截至目前,数字文化社区先导区已签约网易、淘宝、创梦天地、游卡、爆笑虫子、早晚读书等数字文娱企业67家。临平区崇贤街道积极扶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益海嘉里大米智能化生产加工生产车间入选2020年度全省数字化示范车间。临安区河桥镇引进以腾讯动漫《狐妖小红娘》为核心的国漫数字化景区小镇项目,将“二次元”基因植入千年古镇,成为中国首个国漫主题旅游景区,年初一经亮相便创下四天上座率100%的好成绩。建德市三都镇探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对桔子小镇范围内21家合作社、22个规模产区的面积、品种等数据进行场景化、数字化再现,实现对全镇柑桔基地的实时监控、动态可视。二是数字思维贯穿美丽城镇建设。以“三生融合”理念为引领,在乡镇一级建设集成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场景的乡村小脑智慧平台,打造数智美丽城镇。如乡村小脑•楼塔驿的服务端主要是围绕文旅特色,兼顾服务产业和社会治理两个需求,重点打造镇村“两级驾驶舱”和线上“一厅两中心”。钱塘区前进街道乡村小脑则根据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的个性指标,专门制定四张图(企业的分布图、产业链图、地块效益图、资源消耗图),便于招商上的精准对接,也便于街道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精准调控提供支持。此外,杭州还积极打造乡村建设数智联盟,统一体系、统一标准、统一语言、统一接口,协同推进乡镇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融合发展,全面赋能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在美丽城镇发现新动能。一是聚焦乡土资源 ,发展美丽经济。文旅融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以建德为例,梅城镇严州古城步行街和寿昌镇中山路步行街两条特色街区在五一节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5.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5000万元,假日经济效益凸显。临安围绕“乡村振兴、两山通道、名山公园、美镇集群、天目村落、共同富裕”等要素,重点打造“一心两带四镇八园多点”,并将村落景区、红色景点、文化礼堂等整合起来,串点连线,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激发美丽城镇的创造动力。二是立足规划优先,加快转型升级。今年,良渚街道配合良渚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修编,编制“多规合一”的良渚北片八个村村庄空间统筹规划,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和生态修复试点。通过盘活安溪古镇老电影院等存量资产打造‘我们的家乡’直播间,打响了‘中国家乡·寻根良渚’的区域性农文旅品牌。钱塘区则致力于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以生命健康、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坚持集群组团产业一条龙发展,推动区域内产业错位发展、形式互补、资源共享,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