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崇头镇:精心绘就浓墨重彩梯田风景画 全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
||||
|
||||
近年来,云和县崇头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生态优势,真抓实干、大干快干,先后创成市级无违建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顺利通过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乡镇创建考核,镇域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深谋格局、立体整治,勾画美丽宜居新图景。一是构筑交通网络延伸。大力实施路网提速工程,投资完成了总长约26公里的后交线二期(崇头至岙头段)、游客中心至后交线公路、后交线至坑根、后交线至梅竹等4条通景公路。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构建镇域慢行系统,并设置骑行驿站等主题节点,推进各类交通方式“零换乘”接驳。二是镇村环境美丽升级。持续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助推“无违建县”创建,扎实推进“拆整结合”,深入开展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等“美丽工程”,打造“最美梯田风景带”。三是完善市政设施配套功能。补齐污水处理短板,投资6000万元建设镇区污水零直排区和污水处理厂,全镇现有污水处理设施20个,出水水质达标率100%。推进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处理”管理体系,推行“两次四分”分类处理法,垃圾兑换超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投入使用,实现垃圾分类建制村全覆盖。 筑巢引凤、定巢育凤,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一是深耕梯田筑良巢。围绕“454”大景区发展规划,以云和梯田景区创建带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在成功打造集梯田、云海、白银谷等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完成了梯田景区的整体招商,共同成立梯田开发公司打造5A级景区,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此外,一级游客接待中心、世界梯田博物馆、观云索道、梯田观光塔等项目已基本完工。二是大张旗鼓造声势。立足长三角生态旅游目的地定位,加强线上线下精准营销,运用云和旅游上海推介会、云和文旅走进高校等活动,以及抖音、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推介崇头的旅游资源。借助华侨大会、国际木玩节、梯田开犁节等载体,与欧美、日韩等十余家国际旅游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将梯田景区推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年均接待海外游客达6.07万人次。三是引凤来栖兴业态。崇头镇不断吸引国内外资本前来投资创业,云想家、云谷山房、在田间、云上五天等一批高端特色民宿入驻崇头。加快引进叶氏哥窑瓷业公司、卜卜头农业公司等大型企业。创成多家金宿、银宿和五星、四星、三星级经营户,坑根、梅竹成为省级农家乐集聚村,梅源民宿一条街基本建成。培育生态精品农业,并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 增强补短、全域惠民,创造共享乐民新生活。一是塑造建筑风貌特色。开展崇头、梅源、坑根、梅竹、下垟等8个核心村的村庄风貌管控,全面启动各村的建筑风貌管控及综合整治。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探索“坡地村镇”建设,汲取本地古民居元素,推进崇头、吴坪、垟背、梅源和张化等5个居民小区建设,改善1000多居民住房条件。二是加大商贸文体设施供给。镇区现有游客中心商业街4800㎡、农家乐民宿54家,苦枝墩梯田商业街、栈云山庄一期、小镇客厅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建的一级游客接待中心内设2.6万㎡云端MALL及配套设施,推进镇区农贸市场、大派邻里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市场、超市、住宿、餐饮、娱乐等复合功能。镇区有综合文化站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创室、书画室、乐器室、非遗厅等为一体,篮球场、羽毛球场、操场以及户外健身场地等免费开放,村文化礼堂、活动室、室内外健身场地和器材基本实现全覆盖,满足居民日常需求。三是强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全镇共有梅源中学、崇头中心小学、黄源小学等3所义务教育学校,有1所省二级幼儿园和1所附属幼儿园,形成了覆盖全镇的基础教育设施体系。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4所、村卫生室6所,镇卫生院是省级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省乙等乡镇卫生院。推进户院挂钩供养、居家分散供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实施敬老餐工程,为各村老年人每月送餐上门。 保持底色、弘扬韵味,触摸人文城镇新温度。一是彰显历史人文底蕴。延续村庄街巷肌理和传统风貌,推进村落传统格局更新改善,建成崇头栈云老街、梅源老街,打造集古老元素、特色商业、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同时,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梯田古老修筑方法、延续原生态的梯田耕作方式,并保护培育古建筑工匠、篾匠等新乡土技师。二是构建镇景融合风貌。注重镇区整体特色和历史风貌,坚持山、水、城、人的有机融合,推进老农资站、老民居、古建筑、老旧公园等改造,加快城镇建筑的有机更新。通过节点绿化、公园改造增加镇区绿地公共空间,并以沿溪绿道串联成网,逐步建设4A级景区镇和省级园林城镇,推进“五镇共创”。三是推动文旅有机融合。推进宾馆酒店、精品民宿等文旅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现有云想家、云逸的院子小木屋等特色民宿酒店,并有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黄家畲银矿展示馆、畲族展示馆等特色文化展馆。坚持文化要素融入,定期举办黄家畲纳凉文化节、沙铺山歌擂台赛、谷雨茶事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并推进打造“梯田十味”美食品牌、“牛云云”文创品牌。 五治相融、着眼长效,迎接善治善为新起点。一是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文明建设。组建“最美梯田小园丁”志愿服务队,由镇机关、派出所、梯田公司、各实践站点、镇中小学以及乡贤小园丁组成。推行“文明实践一小时”活动,划定一小时服务圈,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耕读文化传承、慈孝文化弘扬、移风易俗治理、文明村镇创建等志愿服务。二是强化乡村治理。将“四个平台”和“最多跑一次”有效融合,实行全科网格员制度、“乡事城办”、“乡贤+”治理体系等,建立便民服务点提供代办服务,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丽水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