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区依托美镇集群打造共同富裕新跑道


发布时间: 2021-08-05 16:20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临安区以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要求为引领,沿着八条美丽乡村连接线,打造了十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八线十景”建设)。特别是中北部於潜、天目山、太湖源、高虹等四镇,依托天目美镇集群,以镇带村、以村兴镇,打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跑道。

一、谋规划,点面协同共发展。一是“一心两带”抓特色。以天目山名山公园为核心,推动中部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太湖源产镇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天目溪百里画廊、天目山休闲度假区、“两进两回”示范区、数字田园示范区、太湖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节点,实现保护和生态旅游二合一。二是“四镇八园”抓融合。对已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的於潜镇进行深化提升,天目山、太湖源、高虹三镇继续全力创建省级样板。在四镇八大产业园和“耕织故里、天目月乡、红叶指南、龙门秘境”等4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基础上,再造“耕织原乡”“味道杨桥”示范型村落景区,力争建成四镇协同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舒适便捷镇村生活圈。三是“多点开花”抓全域。加强村组织党建统领,深化“三治融合”,打好“拆整建管美”组合拳,推进乡村环境、风貌、设施、传承、格局“有机更新”,对共同富裕示范带涉及的四镇25个村进行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建成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山水格局、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二、聚力量,内外资源共叠加。一是打造特色品牌。以“天目村落”为临安特色品牌,让游客游有“天目村落”、住有“天目乡宿”、吃有“天目暖锅”、购有“天目山宝”。目前全区签约12个村落景区运营团队,引进落户项目53个,总投资达5.2亿元,共撬动社会资金10亿元。二是构建复合产业。坚持整村运营理念和系统化思维,推进乡村旅游与健康养生、生态文化、乡村美食融合发展,实现美丽城镇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如昌化电商小镇的数字经济、太湖源红叶指南的生态文化、湍口温泉小镇的康养项目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村落景区正成为临安美丽城镇建设的新风尚。三是激活发展潜力。建立村落景区运营招商项目库,招引有实力、懂农村、具有旅游和文创理念的市场运营团队。同时,搭建城镇发展与服务新平台,积极鼓励回流资本、人才投入到建设中,带动村民就业致富。截至目前,恢复传统手工艺34种,挖掘乡村美食“一桌菜”10套,创意包装农产品伴手礼30余种,推出非遗体验项目23项,吸引返乡青年100余人,增加村民就业岗位200余个,各类手工匠人参与业态运营96项。

三、优治理,软硬环境共提升。一是护美景,提颜值。持续加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深化“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均达100%。严格执行农村建房“三带图、四到场”,“杭派民居”特色民宿“队伍”持续壮大。二是建制度,强保障。创新实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助推村集体经济实现“5030”目标。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办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村资产高效利用、村集体和农民权益有效保障。完善“三横五纵”交通网络(三横:G56、G329、S305,五纵:临金高速、桐千线、藻天线、太湖源线、大鱼线),打造“全马”美丽公路,布局绿道网和慢行交通系统,形成天目山自驾游环线,打造绿色出行圈。三是融数智,促转型。统筹各镇“数字驾驶舱”“数字乡村平台”,以“三生”融合推进“乡村小脑”建设,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和社会综治等重点领域实现数字化先行先试。同时,推动“农房一件事”“安居贷”等公共服务和“平安天目”“新临居”等社会管理功能向镇村延伸,实现管理服务一站通、一体化。(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