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梅城镇解码千年文化基因助力美丽城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8-05 16:48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年来,梅城镇紧紧围绕严州文化,着力解码千年文化基因,逐步构建起城水相依的古府格局、古今辉映的宋韵传承、文旅融合的活力景区,助推美丽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解码严州千年文化基因,获取提标蝶变“金钥匙”。一是在完善指导体系上彰显严州气度。在建设之初便积极梳理本地文化元素,解码严州文化形态,找到文化内在“基因”。如举办浙江省千年古城复兴工作推进会以及千年古城复兴论坛,汲取乌镇等“老牌”古镇先进经验以及首批11个千年古城复兴试点的“新兴”古镇的前沿做法,结合严州千年文化传承,切实形成适合严州美丽城镇提标破局的理论指导体系。二是在挖掘历史底蕴上彰显严州力度。成立严州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查阅《左传》《资治通鉴》等史书和名著,收集民间口口相传的民谣、传说、故事、记忆等,系统深入地挖掘梳理严州文化。成功抢救整理《严州图经》、严州方言、严州名画等历史文化遗存,积极申报鲤鱼灯、严州竹马、打铜修锁技艺、碳精画等非遗项目,推进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文化传承节点打造。总结归纳军事文化、诗路文化、州府文化等十大严州特色文化,并编写《严州文化全书》二辑,形成1500余万字的严州文化珍贵史料。三是在保护历史遗存上彰显严州速度。两年来,南北双塔获评国保单位,同时启动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专门委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等专业机构,全面开展1.6万平方米的府衙、县衙、玉带河及古城墙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工作。共计发掘古牌坊残件和其他石构件3100多件,出土保存较好的铜钱、烟斗、青釉瓷罐等小件1600多件,特别是今年发现的严州镇州之石对佐证严州历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展现地域文化核心魅力,赋予美丽文化“硬实力”。一是恢复严州历史格局构造。重点保护古城的山水格局、空间格局、街巷肌理和历史遗存,根据历史文献恢复、更改街巷名称,复建建德侯坊、思范坊、三元坊等历史牌坊12座,修缮老建筑30余幢,打造历史街区5条,将严州古城打造为原滋原味的州府博物馆。二是搭建严州文化传承平台。深化严州文化传承、展示等平台建设,引入文创团队,制成以澄清门、太平桥、建德侯坊等为地标建筑的旅游导览和手绘地图,引导游客探寻古城历史。建成德文化实践中心、大清邮局、杭州书房、浙大西迁建德办学点、老家乡愁记忆馆等12个沉浸式文化体验场馆。三是推动严州文化活态展示。以严州文化为主题,着力挖掘文化产品。打造总兵府遗址公园、西水门考古遗址,对考古发掘内容进行活态展示。推出“知府巡街”以及虾灯、狮宝灯、竹马等七项民俗展示文化活动,复原南宋严州繁华的街景。此外,定期举办诗词大会、开城仪式等大型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三是激发文化兴镇内生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一是以“文”赋魂,提升文旅融合魅力值。围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惊喜、季度有主题、年年不重样”的目标,推出亲子研学、红色旅游等线路及严州汉服季等活动,因地制宜做好“文化+旅游”文章。今年“五一”黄金周,严州古城梅城再次成为浙西古镇游热门打卡点,五天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同比增长285.4%,拉动旅游消费超三千万元,同比增长182.5%。二是以“旅”引凤,串起文旅融合快车道。专门成立业态提升专班,推进古街核心区域107家店铺的反租、征收、提升工作,截至目前,核心街区符合业态的经营户占比由25%增长到92.7%,签约文旅项目11个,总投资额达12亿元。计划今年“十一”前新开业酒店民宿12家以上,网红主力业态店不少于10个,确保各类新型网红业态比重达到30%以上。三是以“宣”为媒,打开文旅融合新局面。抢抓关键节点,内宣外宣同发力,线上线下同推进。今年以来,在央视新闻上推出报道3次,央视联合浙江台直播5次,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全网各平台报道量突破200篇,总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