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海宁市积极探索“三E”标准 着力打造潮城“三服务”2.0版本


发布时间: 2021-08-05 09:32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为全面推动品质潮城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以来,海宁市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指导,紧抓“学党史、访民情、办实事、建机制”活动载体,探索推行精准(Exact)、优质(Excellent)、便捷(Efficient)的“三E”服务标准,打造潮城“三服务”2.0升级版,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累积基层经验。

以精准服务为基础,念好民生需求这本真经

精心完善城市功能。聚焦民生关注关切领域,完善养犬、停车、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首次在人民医院建设投运立体停车库,增加机动车位172个,在车流密集区域增设非机动车、机动车位21处,拓展公共停车位4000余个;新建公厕9座,改建4座,实施功能性改造80余座,编码定位市区2169个果壳箱,试点安装56只烟蒂收集器;改造大脚板公共溜犬区照明、犬类游玩等养犬设施。

精确聚焦难点领域。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占用公共区域、夜间施工噪声、环境卫生差、施工扬尘等问题,深化文明生产生活宣传,加强不文明行为执法整改,切实维护群众公共利益。借助科技力量,利用探头、自动抓拍、网上巡查、GPS定位监控等形式,重点对乱停车、偷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遗撒等多发性污染环境污染加大监控,破解因随机性带来的执法难,有效提高发现及处置效率。2021年共计查处不文明行为83起,非现场执法查处数万起,有力震慑抑制了违法行为,民生举报下降39%以上。

精准定位民生诉求。拓展城市线上指挥平台,依托大数据精准定位群众具体诉求,提升服务方向契合度。整合建筑垃圾、户外广告、保洁等多个在线监管系统,统筹分析调度,指导科学决策,提升服务质量。以垃圾处置为例,在源头、收运、处置各环节不断优化,2021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减量5%,全市垃圾桶减少7000余个,公共卫生进一步改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增长24%。

以优质服务为支撑,盘活干部队伍这池活水

激发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干部经常性走一线,看现场、访民情、听汇报,直接掌握第一手工作数据和群众意见。同时通过每季度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城市管理及服务的工作人员工作汇报,从一线工作人员中了解群众反映集中的领域和问题,间接听取群众意见。今年以来,共召开座谈会2次,汇总了沿街店铺上下货、非机动车停车资源不足等9条突出问题;对医疗系统停车收费、户外广告规范、管理难点区域等现场办公100余次,更充分掌握群众所需所急。

创新联勤治理形式。充分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以及“警城联动”、结对共建等模式,整合条块以及群众资源,构建起以网格为基础,又打破网格的联勤联治联动新模式,增强民生难点治理。如为改善停车秩序,在市区西山网格试行联勤治理模式,在原有停车收费和市容管理的基础上,由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城投集团抽调人员组织联合治理小组,加强巡查执法,并快速响应群众举报投诉,及时整改或处罚违法停车、占用车位等问题,提高静态交通秩序。2021年以来,对不文明养犬、垃圾偷倒等实施联勤联动治理,民生类举报下降52%。

聚焦基层督导力量。大力拓展民意搜集渠道,结合政务公开、“访办建”活动等各类载体,探索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听取群众最真实的意见。在原有民情直通车、建议提案等基础上,对停车资源建设布点等公共服务公开征求意见,借助重大决策全周期公开机制听取群众对政策规范的意见,并通过专项总结、报告、年报等接受群众监督,开发微信小程序、浙里办等指尖咨询及举报途径,组织市民监督员、志愿者通过参与监督提出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各类途径共计搜集意见500余条。

以便捷服务为方向,走好数字改革这条新路

为多发问题处置效率赋能。借力科技发展,通过AI监控、可移动监控等技术手段,聚焦乱停车、乱占道、乱扔垃圾等机动性、多发性城市顽疾和乱象区域,开展靶向式在线信息采集,以数字方式破解时间空间上监管难点,进而提高服务便捷度。针对局部违停乱象,设置市区违停一般监控221路和AI监控32路。2021年以来,累计抓拍采集违停24090起,有效警示了违法停车,相关举报减少41%。针对沿街店铺夜间偷倒生活垃圾等覆盖面广、随机性强的治理难题,通过监控云端调查取证,实施非现场执法,以智慧治理助推依法治理,目前基本杜绝重点区域环境问题。

为环境品质全面跃升赋能。以精细化管理为要求,深度融合人工+科技两大资源,增强人机协同配合,最大化释放资源互补的作用。创新探索环卫+执法新模式,改变原来人工、在线同步巡查的方式,发动环卫工和市容管理员及时上报城市问题,进而借助监控线上倒查,快速锁定责任主体并开展执法整改,提高城市问题处置效率,提高服务便捷度。2021年以来,快速处置零星城市问题500余起,处置时间缩短50%以上。

为基础服务便利程度赋能。紧抓数字化改革契机,深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应用至手机端,构建信息服务移动矩阵,让群众享受“指尖办事”的便利。通过“浙里办”集成广告设置、建筑垃圾处置审批,养犬办证、违停处罚处理等综合服务。利用公众号、APP等,公开犬只准养办证、疫苗注射等办事指南,提供便民服务点、停车位、垃圾清理费用查询等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就医挂号、违法停车处理、工程渣土供需对接等服务,行政服务途径更为多样和便利。2021年上半年429名群众选择了线上养犬办证服务,较去年同期增长2.4倍,节约群众时间近千小时。(海宁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