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光副省长领办省人大重点建议《关于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
||||
|
||||
近日,徐文光副省长领办省人大杭114号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在杭州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学忠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徐文光主持会议,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项永丹汇报重点建议办理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政府办公厅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建议提出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 会议听取了建议主办单位省建设厅及各会办单位对办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征求了建议人和省人大常委会及委员会领导意见,研究协调未来社区建设有关事项,同时进一步督促落实办理工作。 李学忠对未来社区建设前期工作及重点建议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推进中要着重把握好五点:一是处理好未来社区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未来社区建设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体现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目标;二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统筹新建与旧改,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三是处理好人与未来的关系,以人为核心,在场景设计中重点关注解决现在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四是处理好空间形态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不拘泥于空间形态,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公共服务应在保障共性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需求。 徐文光对省人大、各建议人、承办单位及城乡风貌(未来社区)专班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和感谢,并作出工作部署,由省建设厅牵头,梳理研究会上的意见和要求,对答复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按程序报批后正式答复。 徐文光指出,开展未来社区建设,是浙江开全国之先河提出的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持续大力推进,机制不断强化、创建不断扩面、典型不断涌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切实解决好未来社区在加快形成普遍形态过程中凸显的瓶颈和短板。 一是以大理念引领大变革。以变革重塑的决心和手段,围绕场景塑造+社群营造,思考完善现行规划理念、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依托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形成一批走在前列、引领未来的理论、制度、实践成果,迭代深化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架构设计,嵌入城乡整体发展布局。 二是以大开放打开大格局。开放建设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坚持共性+个性、标配+选配,做精做亮优势场景,抓好核心需求、个性指标落地见效。开放建设模式,开放面积规模限制,根据社区主题和功能特色,因地制宜细分社区类型。开放建设名单,建立“宽进严定、动态评价、优进劣汰”省级建设名单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以大运营注入大动力。突出需求导向,做好充分的用户人群调研,全面梳理核心需求、核心场景、核心服务。落实运营前置,全面推行土地带方案出让和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将运营思维整体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全生命周期。培育专业机构,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向城市运营商、生活服务商转型。引导社群参与。引导居民“以社区为家、在社区当家”,积极主动参与运营,切实把社区营造成共建共创共享、共治共生共荣的幸福美好家园。 四是以大专班强化大协同。建立1+4+2的月度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不断滚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争取每次例会能够实质性解决一两个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建立“三个常态化”“三张清单”“三个层级”机制,开展常态化的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协调服务,每月形成问题清单、工作清单、创新清单,建立健全贯通省市县三级的专班联动机制。建立“典型案例+现场会”推进模式,梳理评选一批“最佳实践”,每两个月召开一个现场会,从点上的典型经验中提炼普遍价值,加快推动一地先行、全省共用。(省风貌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