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创建“和合街区”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
||||
|
||||
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去年“科技+执法+群众工作”的城市街面治理实践基础上,将当地和合文化核心价值融入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领域,开展创建“和合街区”,促进街区环境自然和谐、干群关系融合和谐、邻里氛围祥和和谐、执法形象公正和谐,以此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是强化精治,完善勤务体制机制。实施街长片长制,建立定岗定级评价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将85%以上正式在编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绑定到电子网格,将优质执法装备向街区倾斜,赋予街片长一定的行政审批权力,有效解决条条管理、力量分散的“碎片化”和“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各线条片长街长1433人,有81个基层中队达到规范化中队建设标准,有3个中队上报省“最佳实践”,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数”从2018年的76上升至2020年底的91。 二是强化自治基础,增强社会组织发展活力。践行人民城市人民管,筑牢城市治理的群众基础,定期走访联系村(居)两委,开放街长接待日,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组织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各地微信公众平台“随手拍”、街区微信群、街长名片、民主恳谈会等“线上线下”载体上报街区问题、表达建议诉求,一般问题都能及时发现。上半年,全市共举办恳谈会192次,征集市民建议1625起,群众“随手拍”上报1499件,现场处置率达到98.82%和93.80%。 三是强化德治教化,引领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和合文化”宣传、村规民约引导,“积分制”“红黑榜”管理激励,“最美商户”评选,“诚信商户、诚信居民”建设等柔性方式规范人们态度和行为,让街区和谐稳定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志愿者活动137次,共有2184名志愿者参加,在“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和合街区”中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强化共治合力,促进破解难题能力。建立与执法、监管等部门及乡镇街道的沟通协作机制,开展重大决策和专项行动的重大风险隐患研判和矛盾纠纷化解。建立“1+1+N”的党建联动机制,即:1个驿站捆绑1个执法中队党支部、联动多个街区内的社区(村居)、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的联合执法行动,争取街道党委、社区干部等多方参与,形成街区管控合力,有效推动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事件条抓块统、资源共享。截至目前,设立调解室34个,开展纠纷调解196次,调解成功率达到85.7%。 五是强化法治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通过落实“教科书式”执法,纵深推进“执法进小区”工作,制定行政处罚“首违免罚”目录清单,推行轻微违法承诺告知制;引入“以学代罚”模式,开展“以学代罚”课堂;规范自由裁量,开展普法宣传,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和行政处罚案件网上办理等措施;通过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街区群众调解矛盾,不断夯实街区治理和谐稳定的基础性保障。上半年来,全市一般程序案件共办结7922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9%,温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信访举报量同比下降53%,仙居局投诉量减少80%,各类事务处置率均达到100%。 六是强化智治支撑,促进智慧治理水平。研发城市治理系统“和合街区”场景应用平台,打破以往数字城管层层派发的“金字塔”架构,代替以“直达街长、直击问题”的扁平化治理模式,实现多渠道来源问题直达街长的闭环管理。通过城市管理执法基础信息大采集为数据联通、工作联动提供大数据支撑。在街区重点、难点路段布控智能摄像头、喊话器和电子围栏等物联传感设备,实现问题智能感知、远程管控和非现场执法,椒江局三个“和合街区”安装监控系统及喊话器,可视化监管率达90%以上。据统计,街长从驿站出发能在5-10分钟内抵达现场开展执法管理服务,街区问题流转从8个环节精简至4个环节,处置效率提高80%以上。(台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