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着力康养服务产业升级 助推美丽城镇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9-29 09:06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温州市结合“健康浙江”发展战略,融入“浙里安居”品牌打造,积极推动康养服务产业基础升级、业态融合、品质提升,进一步擦亮美丽城镇幸福底色。截至目前,全市美丽城镇开工康养项目达200余个。

一、垒好保障升级“压舱石”,促进康养服务配套优质化。 补齐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短板,提档康养基础设施配套。一是优化养老服务品质。在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区域内迁(改、扩)建敬老院、护理中心、养老中心35个,新增床位2012张,为当地五保户及“三无”人员中的老人配套集养老、医疗、活动等为一体的高品质场所,同步提供优质照护服务和丰富娱乐活动,真正实现美丽“居、养、乐”。二是提升医疗设施能级。整合设置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康复病房,建设老年病专科医院和康养中心等,进一步解决老人“看病难”问题。如鹿城区七都街道按二级老年病医院标准打造国际康养中心,内部设置门诊、检验、康复病房等医疗功能区域,实现就医便捷、康复舒心。三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名医专家定期坐诊、长期派驻以及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品质。目前,全市已建设医共体43个,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其中瑞安市、洞头区、苍南县医共体建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邀请名医专家基层坐诊2419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600次。

二、打好业态互动“组合拳”,促进康养服务形式多样化。融合生态、运动、人文等资源要素,丰富康养服务产业内涵。一是“康养+生态”,打造净心之旅。依托森林、山谷、温泉等优质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康养服务产业布局,吸引酒店、民宿、餐饮等业态入驻,打造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的康养度假区。如乐清市雁荡镇建立市级森林康养基地;瑞安市湖岭镇以全省首个5A级品质温泉为核心,谋划“一核三区”温泉康养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二是“康养+文化”,打造人文之旅。在康养项目中注入文化底蕴,增强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如文成县将侨文化融入全域民宿建设,打造中西合璧的“侨家乐”品牌;西坑畲族镇净水湾度假小镇融合丛林、禅文化、茶坊等元素,打造禅修生活体验区。三是“康养+运动”,打造活力之旅。将康养项目与运动元素相结合,发展山体滑雪、绿道健步、河滨垂钓等休闲体育项目。如瓯海区泽雅镇整合游泳池、网球场、钓鱼台等运动配套设施,打造马鞍岩森林康养基地;文成县大峃镇协办全省首届生态运动会—“伯温杯”马拉松精英赛,吸引全国3000余名运动员参赛。

三、充实创业增收“动力源”,促进康养服务产业品质化。通过简化部门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推进康养服务产业发展提质提效。一是多方出力,培育惠民产业。以政企合作、个人捐资相结合的方式,打响地方特色品牌。如平阳县水头镇由政府提供土地、乡贤捐资,红景天养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单位经营,合力打造红景天老年公寓,惠及当地及周边区域养老群体。二是联动共建,擦亮康养品牌。乡镇联动共建,资源共享协调破解规划、土地、资金等问题,建设高品质康养项目;企业联动共建,强强联手促进功能复合,打造高品质康养品牌。如文成县铜铃山镇联合西坑畲族镇共同培育孵化“森林氧吧”,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温州现代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绿城康养,探索集约化康养服务模式,打造“医康养护教”五位一体的康养综合体—金竹嘉园。三是多元融入,丰富康养体验。在完善星级度假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建设的同时,加强康养IP开发,打造网红康养目的地。如文成县珊溪镇在乡野原住民民俗度假村改造中,引进上海诗驿品牌民宿,以品牌知名度为康养项目引流,自2020年起已吸引游客超6.4万人;泰顺县百丈镇飞云湖湖畔露营基地,增设露天影院、房车露营房等设施,增强晚间休闲体验,延长康养时段跨度。(温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