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减量提质“塑颜” 深入推进农村住房改善 |
||||
|
||||
农村住房的改善不仅关系着农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也关系着城乡统筹发展,更关系着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打造。近年来,平湖市积极通过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农房建设工地监管、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农房风貌提升等多方面推进农村住房改善。 摸清底数,推进治理,逐步推进农村旧房减量。 平湖市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排查治理改造,畅通农民建房落地通道。一是摸清底数,形成清单。按照《浙江省农村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技术导则(试行)》的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农村危旧房全面排摸,重点排查困难群众危旧房,使用多孔预制板建设、经过改建扩建、违法占地建设、上世纪 80、90 年代建设的及“有房无户”“闲置空关”的农房,形成明细清单。二是分类推进,加快治理。根据排摸出的农村危旧房明细清单,认真研究,制定分类治理方案,对有人居住的农村危旧房立即开展人员撤离,做好腾空防控,并加快维修改造以及公寓房安置力度;对于“有房无户”“闲置空关”的农村危旧房积极出台公寓房置换政策,有效盘活闲置的宅基地资源,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三是定期巡查,动态清零。持续做好农村危旧房常态化排查,使用农村房屋信息管理系统APP每季度对全市农村住房进行排查,重点对90年代以前的农村房屋以及排摸出的明细清单上的房屋进行周期性巡查,发现疑似危房的,1个月之内完成鉴定,6个月内完成治理改造。 诚信管理,创新监管,确保农房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农房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是农村住房改善的重要标准之一,平湖市通过工匠管理、严格监管、规范施工等举措,着力推进农房建设质量和安全。一是诚信管理,惩罚分明。严格按照《农村建筑工匠诚信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稿)对农村建筑工匠实施诚信管理,严肃查处农村建筑工匠的不良行为,并予以扣分。对于农村建筑工匠获得荣誉或者有突出贡献的予以加分。通过对农村建筑工匠的诚信管理不断规范其从业行为,提升业务水平,为建造高质量的农房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完善队伍,多方监管。积极推广农房建设监管监理负责制。明确监理单位工作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将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纳入监理绩效考核,与监理资信、费用挂钩,增强监管责任。重点监督建房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图施工,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施工质量是否达标等内容。同时,组织当地乡贤、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担任村级农房建设协管员。开展常态化、网格化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镇农房办,由镇农房办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限时整改。三是多措并举,规范施工。严格落实农房建房建筑放样到场、基槽验线到场、施工过程到场、竣工验收到场“四到场”制度。推行“绿色围挡”,提升农房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和安全水平。实施农房建设“挂牌施工”制度。将建房审批方案效果图和建房农户姓名,房屋建设高度、面积和建筑工匠姓名、建房监督电话等信息记录在“平湖市农民建房公示牌”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发掘特色,严格管控,打造现代版“江南水乡富春山居图”。 2019年平湖市开始了高水平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全力打造以“田水树房”为特色的“金平湖江南水乡民居”村庄典范。2019年和2020年平湖市连续两年获得嘉兴市农房设计落地试点优秀单位。一是推广图集,强化审核。2020年,平湖市组织编制了《平湖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保留点民居系列》共33种户型,分传统中式、现代中式、新亚洲等风格。充分考虑了汽车位、老人房、书房、套房等多样化功能。同时,镇街道也积极编制镇级农房通用图集,供农户更多选择。有条件的建房户委托有资质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农房户型,经镇街道风貌、色彩等管控审核后,也可以实施。经统计,平湖市的农房通用图集使用率达到87.5%。二是严格审批,按图施工。将具备房屋设计方案作为农房建设审批的必备前置条件,无设计方案,不得批准建房。从源头抓起,杜绝农房建设的随意性,为实施农房建设风貌管控提供必要前提。同时,严格落实按图施工管理制度,不得随意改变房屋设计方案。三是对照清单,落实管控。为方便各镇街道对传统自然村落农房建设风貌管控。2020年,平湖市组织编制了《平湖市传统自然村落保留点建房管理正负面清单》,各镇街道按照此清单对建造房屋的形式、色彩、屋顶、门窗、装饰等方面,做好风貌管控。(平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