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安区数字赋能 推动建筑工地监管“一件事” |
||||
|
||||
近期,杭州市临安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结合数字化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需求,针对建筑工地开展多部门线上线下“综合查一次”,以“一分钟触发预警、一键直达指令、一屏展示成效、一张清单服务”和“五分钟现场处理”“三色图分级管理”的“153”模式数字赋能建筑工地监管“一件事”。 快速到位,现场“综合查一次” 临安区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数字驾驶舱地图界面一处工地不断跳动着红灯,AI自动识别显示某工地出入口不洁,平台指挥人员立即发出即时协同检查指令,执法人员五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 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及时处置了预警,现场采集证据并在系统上直接转立案处罚。同时,各检查组按照各自职责对该工地的垃圾分类、排放污水、地面裸露、渣土运输等事项进行“综合查一次”。 检查组对照表单内容进行逐一检查,将存在问题和立即整改情况录入系统,并进行教育告知,对一些隐患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叮嘱。 源头预防,主动送服务上门 检查组又来到另一家正处于动工阶段的工地。执法人员随即拿出手机,打开“临安城管”建筑工地服务栏,便出现一张《建筑工地监管“一件事”服务告知清单》。 “你们现在是处于动工准备阶段,按照清单第一阶段梳理的审批事项,在出土前应办理相关证件,并严格按照证件核准内容和范围进行渣土处置……” 通过前端治理、服务为先、一次告知,彰显“三分执法,七分服务”的柔性化管理。 整改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叮”,执法人员手机收到一条消息,打开一看,原来是前几天检查的工地将问题整改照片发送了过来。 “这些自行整改的工地问题还是比较少的,我们纳入到绿色监管级别中,实行主体自治,轻微问题就请他们自行整改后反馈到系统就行了。问题严重的工地,就要纳入到黄色甚至红色监管级别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检查次数,督促整改问题……”区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负责人说道。 通过三色分级监管,可以有效发挥各级力量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助力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153”数字赋能管理模式让临安区建筑工地监管迭代升级,解决了监管对象多、监管事项复杂、执法力量有限这一困境,以数智模式推动城市管理更智能、更柔性、更先进。(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