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乘势而进书写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发布时间: 2022-01-10 10:57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台州市遵循“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以展示“重要窗口”的使命担当,坚持服务导向、项目推动、产业支撑,打造颜值与品质兼具、气质与内涵相衬的美丽城镇。2021年,该市13个(包括县城)城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39个城镇获评美丽城镇基本达标乡镇。

一、以“垦荒精神”为引领,强党建、促提升,坚定走好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垦荒之路”。将“垦荒精神”的核心内涵(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有机融入到美丽城镇创建全过程,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汇聚创建合力,以垦荒之志、垦荒之力全力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一是加强党建引领。3月27日,成立台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临时党支部,通过书记谈美镇发展、党员领办破难项目,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两手硬、两战赢”提供坚强保障。如天台县依托机关“美丽红盟”平台,开展美丽城镇联盟活动,成立美丽城镇建设临时党支部;路桥区以党建聚合力,在城镇建设百家“红色驿站”,推进美丽城镇“治理美”建设。二是加强服务指导。通过“三服务”“结对帮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形式,加强对全市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服务指导。完善市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工作制度,每个市领导结对一个乡镇(街道),帮扶、指导工作推进;开展美丽城镇“三服务”结对帮扶工作,市美镇办每季度组织一次“三服务”活动,并下发情况通报,市、县两级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不定期送服务下乡;成立全市智慧城镇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团队,聘请13位省市级技能型专家,为乡镇(街道)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加强项目推进。深化“项目建设比赶超”活动,建立市县镇三级通报制度,强化动态监控,定期实地查看项目进度,坚持月度简报通报,季度发文通报排名,确保项目稳步推进。通过捆绑招标,施工图审查开设绿色通道等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压缩中间流程,确保开工率、投资率和完成率达到预期。

二、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精准施策、示范带动,坚定走好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共富之路”。围绕共同富裕“七个先行”目标和“九富”路径,结合城镇发展基础和资源特色,坚持“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一方面,推出美丽城镇“六大”建设模式,拓展城镇产业链模式,提升城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镇域层面探索打造经济高质高效、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城镇共富实践样版。一是以文兴业促共富。通过文旅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加快城镇群众致富增收,走好文化“润富”之路。如椒江区前所街道通过实施凤凰山景观项目、前所古城遗址、台绣等文化遗产,融入红色旅游、海防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700万元;温岭市坞根镇将红色文化教育和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花坞溪区块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推出“七个一”红色研学线路,与旅行社、教育机构等35家单位签约合作,并以此为辐射,带动镇域红色旅游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普惠利民促共富。坚持利民为本,加快完善生活圈体系,推动现代化建设从城市向乡村延伸辐射,加强设施互联互通、服务普惠共享,全力打造功能复合、层级叠加、普惠便民的镇村生活圈体系。以社区为主攻方向,整合提升文体、公用、商业、卫生、养老、幼托等各类设施配置,加快构建属地化、标准化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满足居民高层次需求为目标,加快构建优质化、多元化的30分钟辖区生活圈,让生活圈“圈出”美丽城镇的幸福生活。三是产业提升促共富。厚植产业特色,完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旅游+”“文化+”“互联网+”等资源优势,促进多元产业转型发展,带动创业就业。强化城镇组团式、特色化的产业培育方式,按照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发展规律,实现资金集约化使用、项目互补性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三、以“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为目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坚定走好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转型之路”。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将美丽城镇建设与“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相结合,聚焦“七大千亿产业”集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城镇营商环境建设,促进企业加速发展。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招才引智,为美丽城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着力优化企业服务,推广应用工业经济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码活跃度,办好企业家素质提升班,加强企业服务精准度、实效度和满意度,激发城镇民营经济活力。二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依托城镇特色基础产业,聚焦优势产业,统筹谋划产业资源配置,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将美丽城镇建设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有机结合,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和小微企业建设,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 (作坊)。(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