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
||||
|
||||
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部署以来,杭州市围绕省委省政府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理念,紧紧抓住整体政府执法、“杭州方案”先行示范、数字执法迭代升级三个关键点,坚定不移推动行政执法改革综合集成、先行先试。在认真总结16个乡镇(街道)开展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和桐庐县域行政执法集成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形成《杭州市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作为首个市域改革方案向省政府报批,在法治轨道上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 聚焦“一体”市县乡合力推动整体政府执法 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从基层实际出发,市县乡三级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推动部门执法向整体政府执法转变。改革以来,全市综合执法提质增效,年度执法案件同步增长7.04%,执法投诉同比下降13.04%,综合执法工作近3年2次在全市创满意考评中评为优秀,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和市民群众认可。 一是抓“统”。由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谋全局,综合执法办抓落实,编办、司法局和综合执法局三牵头,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纳入法治杭州“六大抓手”总体部署。 二是抓“联”。制定印发《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实施意见》和《杭州市行政执法职责争议处理办法》,架起执法监管衔接“桥梁”。成立电力执法办和水务执法办,建立综合执法常态化机制,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417余万元。组织全省首次市域行政执法队伍“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综合执法、交通运输和市场监管等13个执法部门的17支行政执法队伍参赛,凝聚行政执法“向心力”、构建市域执法新格局。 三是抓“质”。健全执法资格等级认证制度,专门研发等级认证考试系统,以考促学、以学促进,倒逼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提升。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参考执法队员达19676人次,参考率达99.53%,合格率达99.88%。 四是抓“点”。桐庐县试点先行,率先开展行政执法县域集成改革,首创“1315”行政执法快速处置圈(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15分钟到场)和联合执法“111”(指令一键下达、队伍一分钟响应、执法一次到位)机制,实现了案事件精准交办、协同处置和高效反馈的“全闭环”管理。16个镇街获省批复开展“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总量占全省42个试点镇街的38%,位居第一。 聚焦“三合”精心打造行政执法“杭州方案” 杭州市秉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从“综合”“结合”“融合”三方面谋划《杭州市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加快构建“综合执法引领、专业执法联动”的行政执法“杭州样板”。 一是着力解决职权分散、“九龙治水”等问题,做好事项、机构“综合”。坚持“依法梳理、同类合并、事项简化”原则,将22个部门1605项执法事项归并为135类,将15个领域74类910项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执法,进一步精简专业执法队伍,在全省率先形成市级层面“1+8”、县级层面“1+N”(N≤8)的执法格局。 二是着力解决基层“看得见管不着”问题,做好“条”“块”结合。结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坚持力量下沉,进一步理顺乡镇(街道)与县级职能部门的关系,综合运用“派驻”和“赋权”两种模式。向161个乡镇(街道)派驻执法中队,其他30个乡镇(街道)采用“1+X”片区辐射模式;同时筛选出配置条件成熟并通过评估的乡镇(街道),对其依法赋权,稳步推进全市191个乡镇(街道)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三是着力解决监管执法“职责边界不清”“交叉扯皮”问题,做好监管执法“融合”。坚持整体政府理念,推进成立市县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立一体化指挥运行机制,拟将全市26个条线监管部门、8个专业执法领域纳入行政执法统一指挥平台,并打通指挥平台与浙江政务服务网、省“互联网+监管”、“基层治理四平台”等平台数据壁垒,整合共享事先审批、事中检查、事后处罚全过程信息,实现线上统筹调度市县乡三级监管、执法力量,以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综合查一次”。 聚焦“多跨”迭代升级数字监管执法模式 瞄准改革突破点,加快形成一批群众爱用、基层受用的数字法治多跨场景重大改革成果,进一步解决“交叉扯皮”“效率不高”“能力不足”问题。 一方面,靶向攻坚监管“一件事”。部署5个区县(市)先行推进,省级试点临安区、建德市和桐庐县,从基层治理职能交叉、管理难度最大的小区(农房)违建、渣土管理、餐饮排污等15个高频“一件事”入手,全面解构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余杭区、临平区结合“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梳理了10个特色案例,精准防控失管风险,强化“全周期”“全过程”监管。 另一方面,靶向研发数字化执法应用。一是拓展移动端一体化执法办案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归集“行走杭州”“数字城管”和“信访举报”等平台数据信息,实现文书自动生成、要素自动关联、裁量智能区配、期限实时提醒、公开无处不在,让“群众零次跑,队员无需跑”。二是推进非现场执法应用建设。首次建立超重车辆不停车检测系统,结合数字化场景应用,24小时监控货运车辆,实现对超限车辆的“非现场执法”。目前,拱墅区北星桥等3座重点桥梁已上线运行;建设集市容AI智治、工程车大数据研判等系统于一体的非现场执法应用,推动执法管控智慧化。萧山区试点运行期间,截至目前,系统已发现处置市容序化问题3.43万万余个,2.95万起实现了当事人自行改正,智治率达86%,进一步减少执法矛盾和执法冲突;工程车大数据研判模块今年以来,累计查实违法车辆185辆,其中下半年累计查实并立案155辆,现场查处率由90%压缩至30%,大大减少了执法力量的投入,提升了行政执法效能。(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