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三化三推”落细落实公租房保障 厚植共同富裕住有安居根基 |
||||
|
||||
公共租赁住房是面向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和重要保障。金华市对照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目标,深化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浙里安居”品牌,夯实共同富裕示范区住房保障基石。2021年,全市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19362户,新开工建设公租房800套,其中140套结顶,新增受益人口2.37万人,增幅2.56%。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住房保障受益人口达95.04万人,其中公租房保障受益人口7.65万人。 细化政策,推进精准全面覆盖 紧扣群众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公租房保障政策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提升公租房精准保障服务能力。 一是降门槛,保障更“全面”。近年来,不断调整公租房准入条件、保障标准等要求,放宽申请家庭收入等门槛,推进住房保障提标扩面。市区公租房保障群体逐步扩大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市区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条件放宽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0%,实现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应保尽保。 二是强靶向,保障更“精准”。针对平台经济蓬勃发展衍生出的快递员等新业态劳动者,2021年10月,会同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修订完善出台《金华市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外来务工人员准入条件,新增收入家庭保障类别,明确动态核查方式,增加了快递员公益类工种,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保障需求,落实公租房保障“兜底”作用。 三是减负担,保障更“有力”。进一步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住房消费需求,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近两年市区新市民家庭申请公租房保障户数显著增多,已占51%以上。截至2021年底,金华市区累计在保家庭11380户,其中实物配租家庭3494户,实物配租家庭平均每户每月租金负担182元,有562户低收入特殊困难家庭租金低至10元/月。义乌市对低保家庭实物房源保障对象实施零租金。 深化改革,推进服务能力提升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不断优化窗口办、线上办等办理渠道,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申请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是落实“限时办”。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的原则,全面梳理精简公租房保障领域行政审批事项,落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现场办理可通过微信公众号“金华市网上办事大厅”提前预约,公租房受理审核办结时限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缩短为33个工作日,全面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全程“线上办”。积极推进各部门信息共享、联网对比,破解数据共享壁垒,以往需申请人提供的房产证明等材料全部取消,申请公租房仅需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浙里办或浙江政务服务网,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推行“即时办”。在全省率先推出公租房保障资格申请“即时办”,对符合保障条件的社会救助家庭,组织工作人员到其所在街道、社区或家中为其办理纳入保障的各项手续提供“一条龙”服务,即“当场申请、当场签订保障合同”,实现公租房保障全流程一次办结,已累计受理社会救助家庭公租房保障申请52户,有效增强住房困难社会救助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美化人居,推进居住条件改善 从改善小区居住环境着手,不断提升公租房居住品质,让保障家庭从安居到优居,切实提升保障对象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加强物业服务。积极推广义乌市公租房运营购买服务经验,实施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引进专业化、规范化物管企业,以市场化标准,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改善管理服务水平。同时,考虑到公租房保障对象经济能力相对有限,减免公租房承租户物业管理费,每年减轻公租房保障家庭物业费230余万元。 二是完善小区配套。在小区内进行配套设施改造和绿化环境提档,通过增加监控、道闸、岗亭等设施,提高公租房小区居住质量。如武义县针对部分小区私拉乱接充电问题,投资30余万元安装120多个电动车充电桩位,解决住户充电不便的难点,规避用电安全隐患;市区针对租户面对管道天然气“初装费”望而却步的问题,投资260余万元,为1595户公租房家庭免费通气入户。 三是提高房屋品质。加强建设管理,切实保证公租房建设质量安全。如义乌市惠民家园公租房小区投资100余万元,对小区内绿化、道路、三线等进行提档改造,将小区内门锁换成智能指纹锁,优化公租房管理,便利保障对象生活。市区对零星收回的房屋,在分配前参照新建公租房标准进行装修,近年来已投资680万元,装修204套。(金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