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打造“创新型、精准型、美好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样板 |
||||
|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大决策部署,温州市以“创新驱动、精准支持、美好生活”为引领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8个项目56544套,其中竣工47874套、出租25140套。 走出创新实践路径,实现项目筹建品质更优、速度更快 一是形成公开收购规模优势。由14家专业从事保障性租赁住房投资运营的国有企业,以优惠价格公开收购征收安置富余房源、城市商品住房房源、配售型人才住房和周转房等房源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全市已公开收购2995套,可节约购买成本30%。 二是试点“安置房+租赁住房”模式。在鹿城区仰双片区黄龙单元瓯浦垟街坊A-30地块开展试点,参照安置性商品房建设模式,由房开参与建设,5幢为安置性商品房、2幢450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相较以往的划拨建设模式拥有更快的建设速度和更高的建设品质。 三是创新“工业用地+厂房”集中收储。为有效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和厂房,温州花费7000万元收储原浙江同泰实业有限公司工业用地5932平方米及厂房18862.73平方米,改造为440套青年创客公寓,率先突破了工业用地存量房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政策瓶颈。 加大精准支持力度,实现优惠政策系统集成、迅速落地 一是落实财政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和专项债,2022年全市获得中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用于租赁住房保障方向资金4.6亿元,占全省相应资金总量的17%。目前全市发行保障性租赁住房领域专项债券共计5000万元。 二是落实银行金融保障。对接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获得授信规模2550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准入、审查审批、利率优化、贷后管理等方面优化融资服务。目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温州银行等已提供住房租赁贷款11.43亿元;中信银行主承的温州市现代服务业集团中期票据已注册,规模20亿元。 三是落实土地要素保障。优先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供应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截至目前,全市新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国有建设用地19.9873公顷。研究制定市区存量商办类项目临时改变用途为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管理办法,为企业盘活存量闲置商业和办公类用房提供操作路径。 用心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保障对象住有宜居、住有优居 一是优惠价格,实现住得便宜。坚持小户型、低租金标准,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70平方米以下为主,租金低于市场租金的80%。协调电力部门、公用集团落实民用水电气价格优惠,已竣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有39548套已落实民用水电气价格。 二是产城融合,实现住得便利。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选址时,优先考虑职住平衡以及购物、教育、卫生等“15分钟生活圈”需求,积极在产业园区配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如龙湾区“文昌创客小镇”改建存量房屋1255套,打造全省最大创业社区37°青年创客公寓。 三是智慧管理,实现住得舒适。在信息登记、租金管理、水电缴纳、物业报修、保洁预约、投诉建议等生活场景中强化数字赋能、智能管理。如浙江(平阳)万洋众创城蓝领公寓推进智慧食堂建设,住户可自助选餐、智能结算、无感支付;安装楼宇管家,住户可以通过刷脸识别出入,外来人员闯入立即告警,保障住宿安全。(温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