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镇:以“美”为名,擘画城镇共富共享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2-10-14 09:58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年来,江山市大桥镇厚植美丽沃土,聚焦美丽城镇建设,奋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治理数字化,力争高质量打造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

(一)聚焦民心,在服务提档中突出“便捷大桥”。加大优质商贸、文体设施供给和优质医养服务供给。一是积极培育便民生活圈。投资130万元在中心街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围绕邻里中心建设,辐射带动居家养老、共享食堂、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贸市场等便民服务提升。二是大力推进利民商贸圈。投资50余万元,以星级标准推进集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排水设施、吊楣、经营标识等设施设备,打造镇域商贸综合体。三是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圈。投资200余万元,新建446㎡浙赣残疾人共同富裕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更高质量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大桥小学“暖心公寓”改造、大桥幼儿园改造提升。加速医共体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分级打造基层医疗体系。

(二)聚焦产业,在集成升级中突出“富裕大桥”。坚定“农业基础、工业主导、文旅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农业转型再升级。持续开展“非粮化”整治,年内整治面积401.22亩。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成千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新发展稻虾轮作示范区198亩,亩均增收近2000元。支持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做大做强,新增粮食生产经营主体3户,新增连片经营面积600余亩。二是农旅产业再融合。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引领,提升大桥主题公园、上仓骑行线、风情稻田研学基地等现有旅游景观,挖掘岭后水库、神仙岭等自然生态资源,传承以民俗文化、农产品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形成“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旅游度假型”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三是特色产业再培育。紧盯共富共享图景,本土培育奋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引进160多台农业机械设备,每年带动千名农户增收百万元以上。招引春铭定时器等一批来料加工服务部来镇落地创业,带动近200人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及村民务工收入。

(三)聚焦文化,在挖掘保护中突出“人文大桥”。凝聚文化振兴的思想共识,推进有机更新,彰显人文特色。一是传承文化脉络。借助陈家3A级景区村与风景稻田体验区创建势头,全力构建多板块融合的农耕文化馆。加强梅花拳、茶灯舞、舞龙板狮等非遗文化传承和展演,并定期组织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讲好大桥故事。二是塑造城镇风貌。投资300万元推进集镇三个自然村风貌提升,对破败围墙进行改建,硬化室外路面、改造雨污管网等。建设景观墙、休闲广场、田间游步道等。三是举办民俗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组织“百县千碗”、农产品产销、农事体验等活动,荣登央视新闻直播间。举办大桥镇农民丰收节暨“稻香大桥”村歌活动大赛、农民运动会、文化展演等活动,打响“农旅小镇、稻香大桥”品牌。

(四)聚焦治理,在改革赋能中突出“和谐大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美镇后时代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一是集镇管理为先。健全小城镇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综合执法、街(路)长制、网格长制、“两站两员”等长效管控队伍全覆盖,力求城镇街巷、公共场所和水体环境整洁有序。二是基层服务为本。大力推广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推动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组织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及新乡贤等群体开展小蜜蜂志愿服务135场。三是网格治理为基。以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为契机,推进网格队伍迭代升级,全镇划分31个网格、84个微网格。基层治理四平台共上报3123条事件,办结率达99.65%,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安装智能摄像头76个,合力构建平安治理大格局。(江山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