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虎鹿:聚焦“五美”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镇新风景 |
||||
|
||||
虎鹿镇坚持“生态立镇、工贸强镇、农旅兴镇、文化优镇”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等“五美”城镇建设。 一、绘染“环境”底片,打造净美宜居家园 一是多维度提升全域环境。以“十佳村”、“景区村庄”等创建为载体,以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市级样板为基础,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治理河湖水域、防治噪声污染等行动,推进环境全面提升。我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国家级卫生镇、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省级森林城镇、省3A级景区镇等,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3A级景区村庄3个,2A级景区村庄5个,A级景区村庄9个,市“十美村”7个。 二是全方位构建路网结构。G527国道和甬金高速贯穿全镇,车行4分钟可到达蔡宅互通高速口,公交车可直达东阳市区,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依据现代化交通需求,尊重传统历史肌理,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断头路与卡脖子路,贯通支路及巷道,合理布局停车配套,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实施综合交通大会战、完善“两站两员”建设,全面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完成10条乡村公路大中修,实现主要道路全面“白改黑”,成功创建金华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三是深层次打造市政网络。完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四层级运行机制,最大程度上实现户集、村收、镇转运、再利用的闭环管理,成功创建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污水零直排区”,逐步推进18个行政村污水零直排全覆盖,全面补齐污水治理短板。合理布局公共厕所,满足500米服务半径要求,加强公厕建设管护,融入“适老化”理念。 二、擦亮“生活”底色,打造共享乐民家园 一是提供高品质安居之所。统一风貌管理,鼓励新建住宅项目协调虎鹿传统民居元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浙派民居”。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提升镇区公共空间品质。深入实施“三改一拆”,多部门联动,动态防控,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2402平方米。 二是构建城镇服务综合体。新建文体中心,打造小镇客厅,改造万册图书馆,补齐文体设施短板;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改造整合幼儿园、中小学校,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依托东阳市“医共体”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城镇服务综合体。 三是打造功能便民生活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镇区打造3个邻里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新建文体中心,改造农贸市场,引进大型超市,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构建完善的“5分钟”“15分钟”“30分钟”生活圈,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坚实“产业”底气,打造兴业富民家园 一是做强缝配经济,夯实发展根基。缝配产业作为虎鹿镇主导产业,现有缝配生产企业56家,占全镇工业企业数的50%以上。缝配城占地240亩,商户450余家,销售10多万种缝纫机配件,2021年成交额超20亿,占全球缝配销售额总量的70%,是全国全世界最大的缝配专业市场。2020 年新建2幢电子商务楼共1.5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有力助推缝配企业开拓网上市场,促进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浙江华洋缝制有限公司与浙工大成立了华洋创新研究院,并成功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做优文旅经济,点亮虎鹿品牌。以东白山旅游资源、古村落文旅资源为依托,打造集博物展览、餐饮美食、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山地型文旅小镇。依托东白山太白峰、天池、“七月七”庙会,体验山间野炊、日出日落、云海星空的浪漫,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依托厦程里、蔡宅、葛宅古村落,打造博物馆小镇,开展古建游、研学游,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依托溪口小长城,打造山地运动大本营,成就网红打卡点,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逐步形成虎鹿完整的文旅产业图谱。 三是做大农业经济,保障民生基础。虎鹿镇田园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达。结合近年来兴起的生态旅游,虎鹿镇不断丰富采摘游内容。厦程里的油桃李子、三星村的樱桃、东山村的翠冠梨、溪口村的杨梅、虎峰村的黄桃等等,从初夏到深秋,水果不间断。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年产值1000万元。虎鹿香榧、东白茶声名在外,“西湾”牌香榧被认证为中国驰名商标。“东白”牌茶叶在国内国际历届名茶评比和博览会中获得过十多个金奖。全镇现有香榧栽培面积668亩,年产干果300余吨,年产值9000万元,是山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四、彰显“人文”底蕴,打造魅力亲民家园 一是历史文化保护再发展。保护古村风貌,保持现状空间格局、村落肌理、街巷系统;保护建筑遗产,保持名人故居、宗祠厅堂等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弘扬传统文化,培育非遗传承人,保护非遗传统工艺工法。 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推进古建有机更新,改造粮仓为小镇客厅,改造程氏宗祠为村史馆,收集老民居打造厦程里老街等,存量改造7000余平方米。 二是基层文化培育再提升。完成18个行政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通过党员干部宣讲、文化志愿者下乡等方式,提升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开展“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以及移风易俗等活动,推动好家风建设,倡导崇尚文明、科学、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 三是旅游文化融合再创新。利用文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将厦程里、葛宅、蔡宅三个传统村落串点成线,形成各有特色的古村游;串联节庆游链条,加深“三月三”梨花节、“五月五”蔡宅端午旅游节、“七月七”东白山七夕节、“九月九”孝亲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修复古道举办徒步及越野赛事,提供徒步健身、山林越野、踏青旅行的空间场所。 五、扎实“治理”功底,打造善治为民家园 一是环境风貌长效管控。从完善环境卫生和城镇秩序入手,建立健全城镇环境长效管控机制。以行政村为单位,落实网格化管理,深化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探索制定村规民约、环卫保洁、门前三包、“线乱拉”等管控制度。多部门联动,整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交警等基层站所力量,密切配合,加强合作,全方位管好整治成果。 二是志愿服务高效联动。虎鹿公益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11月,着力开展帮老扶幼、扶危济困、共建乡村等活动,带动村民、学生等参与公益,争当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近年来,在防汛防台、抗击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在首届全国“品质公益奖”评选中获生态文明奖;在“人人三小时 城乡共守望”2021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中获金奖;队长周海洋被评为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金华市优秀共产党员等。 三是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深化“最多跑一次”和“无证明城市”改革;组建“老娘舅”调解员队伍;深化周三信访接待日制度;加强“一村一警”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党建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村”10个;市级首批“后陈式”法治村5个。(金华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