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嘉21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 2022-10-27 16:02 信息来源: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尊敬的姚敏忠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嘉21号建议《关于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立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对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经研究并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人防办、省电力公司、省地震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应急管理厅、省农业农村厅,现答复如下: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的种类、规模、密度越来越大,涉及诸多的管线权属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如何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建设,科学有效地管理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我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保障城市地下管线运行安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系统谋划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结合住建部关于加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在城市生命线焕新行动实施方案基础上,2021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我厅印发《浙江省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开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隐患排查、智慧化平台建设等工作。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编制了《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实施方案》、《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技术规程》、《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规范》、《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普查质量检查检验规范》等技术规范,确保普查工作规范化、普查成果高质量,地下管线设施普查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

二、深入开展数字化应用建设。聚焦与老百姓生活、城市安全运行息息相关的市政公用领域,我厅谋划建设了浙里城市生命线及地下空间治理应用,重点打造燃气、供水、排水、内涝、桥隧、管线综合、道路路面塌陷等七大子场景,并被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目录。明确绍兴市、海宁市为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子场景建设试点,按照全省统一的系统对接标准、数据标准等技术标准规范,开发功能模块,目前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系统已在当地上线试运行。

三、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解决地下各类管线布置困难。结合“十四五”全省管廊建设情况及我省各地实际需求,我厅于2021年8月,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广电局、省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广多类型地下管廊作为市政地下管线主要敷设方式的实施意见》(浙建城〔2021〕44号),进一步推进干线、支线、缆线、专项等多种符合浙江实际的地下管廊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工建设309公里,形成廊体264公里,投入运营137公里,在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是积极推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立法。将“开展浙江省城市管线立法条例研究”作为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委托浙江财经大学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编制《浙江省城市地下管线条例》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先后在2021、2022年连续两年建议将《浙江省城市地下管线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调研计划,但因年度立法数额有限,未能实现。同时,城市地下管线主要以属地政府管理为主,宜采用由下而上的顺序,由各城市先行立法,待试行一定时间后,再出台省级相关法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城市地下管线立法相关工作,着力建立城市地下管线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明确各类管线行业管理部门、权属企业责任义务,强化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地下管线管理机制。地下管线管理立法目的是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规范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行为,保障城市地下管线运行安全。依托省级相关高校、院所专业力量,开展地下管线立法相关课题调研,全面梳理分析全省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厘清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管线权属单位的职责边界,明确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工作要求,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法律制度依据,积极争取将《浙江省城市地下管线条例》纳入省人大2023年立法计划。

二、发挥规划引领,系统引导地下管线建设。加快编制《浙江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技术导则》,指导各地编制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实现各类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的“多规合一”,解决各类地下市政设施专项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促进地下市政设施之间竖向合理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推进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

三、加强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全力推进浙里城市生命线及地下空间综合治理应用建设,打造“规划-建设-运维” 全生命周期的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场景。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管线数据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满足工程规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等工作,争取在2022年底完成全省推广部署实现全覆盖,使全省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更规范、更精细、更智能。在设施普查基础上,形成全省地下管线“一张图”,并及时出台相关管线数据更新指导意见,保证全省地下管线数据实效性。

四、注重里子建设,全面推进地下管线提标改造。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在全省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基础上,切实加强城市老旧地下管线设施的更新改造工作力度,督促指导各地科学制定年度计划,逐步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材质落后的老旧地下管线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鼓励各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大数据等技术,积极推进地下管线智能化改造,搭建供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窨井盖等设施感知网络,实时掌握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的运行状况,实现实时安全监测与预警,提高各类管线安全运行水平。

五、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多类型地下管廊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是“十四五”我省推动城市生命线运行安全和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我厅将指导各地学习借鉴杭州、宁波等地经验,科学编制地下管廊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干线、支线、缆线、专项等多类型管廊有机衔接的管廊系统,因地制宜确定管廊断面类型、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建设干线、支线管廊,打造品类齐全,分层分级的管廊体系。

感谢您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王思尧,联系电话:0571-81050810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6月22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