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多举措扎实推进美丽城镇蝶变


发布时间: 2022-11-11 09:48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围绕三年“4+6+2”的创建时序,余杭区通过产城融合、项目带动、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等系列经验举措,扎实推进美丽城镇蝶变。截至目前,余杭区美丽城镇省市样板创建已覆盖全部12个镇街,仓前、瓶窑、良渚、闲林4个镇街已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五常、中泰、径山、黄湖、鸬鸟、百丈6个镇街获评美丽城镇市级样板。

一、产城融合,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引领产业发展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篇章,立足现有基础,余杭区积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同时借力数字资源,赋能各产业,注入新动能,全力推动美丽城镇创建向共同富裕大步迈进。推动“山城协作”,建立未来科技城产业平台与西部五镇协作发展机制助力西部富美,如瓶窑镇引入彭公数字农业产业园,鸬鸟镇利用民宿工作日闲置资源创设“卫星办公室”,盘活非周末经济。

二、项目带动,着力推进公建配套建设。高度重视“项目带动”对于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三年共计安排美镇项目278个,计划投资约193.1亿元,其中美镇补短板项目69个,投资估算约8.4亿元。在美镇创建过程中着力建设丰富多元、便利共享的公建配套,径山镜潭湖公园、黄湖大溪绿道、中泰体育运动公园、余杭街道宝塔社区休闲公园等休闲游憩场所,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文体休闲娱乐需求。

三、对标对表,查漏补短保障创建成效。针对创建镇街“数量多、基础好、类型全”等特点,余杭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镇施策,围绕“五美”标准持续发力,做优生态环境,健全基础配套,加强产业培育,彰显文化内涵。围绕省市决策部署,余杭区紧扣《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试行)》,赴镇街开展多轮美镇建设专项指导,对标对表查漏补短,全力做好省级评价验收各项迎检准备。

四、聚焦特色,因地制宜锚定差异发展。余杭区12个镇街全部争创省市样板,涵盖了都市节点型、县域副中心型、工业特色型、文旅特色型、农业特色型等不同美镇类型。余杭根据镇街自身禀赋,充分考虑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如西部四镇自然资源丰富,以径山茶、鸬鸟蜜梨、百丈竹等产业为基础,促进农文旅结合;仓前、闲林、瓶窑等镇街通过老集镇有机更新,让仓前集镇(梦想小镇)、闲林埠老街、瓶窑老街既传承历史人文,又激活古镇新生,切实提升周边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余杭区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