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江山市住建局巧用“三全工作法”强化项目攻坚


发布时间: 2022-11-16 09:56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江山市住建局以“经营城市”为理念,抢抓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现代社区建设、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坚持全系统谋划、全链条施策、全方位保障,弘扬项目攻坚主旋律,唱响实干担当最强音,为打造全省最有品位县城,建设“三省边际”中心县城,贡献更多住建力量。

全链条施策,跑出项目“加速度”

压实责任体系。以“慢不得、等不得、坐不得”的紧迫感,大干快上,锚定“争先创优”及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严格按照责任清单和节点计划,构建全过程责任体系,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实现过程可控,结果可溯。实施项目挂联机制,按照“1+1+1”模式(一个项目、一个挂联领导、一个联络员),实行“驻场督导”负责协调、督导、推进项目攻坚,同时为每个项目建立微信群,每日晾晒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和进展情况。市纪委监委派驻住建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局纪委成立标后履约督查组,将重点项目推进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推进项目各方主体依约履职,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完善作战体系。围绕“人、机、法、料、环”等工程全要素,科学制定攻坚作战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制定“不融合项目零申报、不科学设计零获用,不合格材料零进场,不规范施工零容忍,不履约单位零入围,不靠谱人员零续职”的“六不六零”规范体系,作为项目建设的基本遵循,实现项目管理科学高效、安全稳妥。充分发挥大建设调度办对城建项目的牵头抓总作用,实现项目建设的横向多跨、纵向集成。加强协调调度,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水气管网铺设、杆线入地、立面改造科学制定施工时序,变“串联”模式为“并联”作业,避免管道多次开挖,实现“最多改一次”。截至目前,今年实施的11个老旧小区,已完成形象进度60%,8条道路改造完成形象进度80%,其中永安里危房改造(二期)项目,28天内完成160业主签约、腾空、拆除。全面推行工程安全监督“十必查十到位”,实现全过程安全保障。

优化服务体系。牢固树立“服务出效益”理念,常态化开展“三服务”工作,定期走访企业,当好“店小二”,对企业和项目面临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做到能现场处理的问题马上办,疑难问题规定时间办。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主动靠前服务,与业主单位形成合力,破解堵点问题,对项目备案、施工许可证办理、企业资质核验、消防验收等项目工程服务,实行清单化、电子化审批,服务期限承诺制,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要事先办,确保重点项目快开工、早竣工、早见效。同时密切关注群众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关注,当好项目推进的“调查员”、“组织员”、“协调员”、“宣传员”,全面搭建居民沟通渠道,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为项目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全维度谋划,谋出项目“精准度”

围绕政策导向谋项目。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抢抓时间窗口和政策红利,为城市长远发展积蓄潜力。重点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中心城区道路雨污管网改造、共富单元建设等领域,谋划实施山川坛片区、虎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小区内路面、立面、公共设施、景观绿化进行综合改造;聚焦房屋居住安全,连片规划推进航埠山、永安里、永宁里老旧房屋改造,总改造面积约20.6万平方米,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带动城市形象重塑;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要求,聚焦“一老一小”需求,开展文苑未来社区、民声未来社区、市心未来社区、学府未来社区等4个未来社区建设;以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为目标,按照每年开展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和1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创建要求,全力推进“凤鸣世遗”“城北新城”等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打造“共富单位”建设的省内样板。

围绕城市刚需谋项目。坚持“干一年谋三年”,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和现实痛点,通过城北建筑业总部大厦、大夫第田园综合体、工业邻里中心等一批项目的实施,提升城市的能级。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成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目标要求,谋划实施城东新城路网、水网、管网、绿网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夯实新城发展基础;按照“外联内畅、便捷高效”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北泉街、礼贤路等中心城区道路雨污管网新建及续建改造,谋划推进城中延伸至315省道、江城北路延伸至西山西路等城市桥隧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改善出行体验。融入城市文化内涵,同步推进城市家具、景观绿化等,实现空间优化、功能重构、形象再造,为打造全省最有品位县城提供强劲支撑。

围绕品牌品质谋项目。围绕“品牌赋能”,结合我市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山水优势,谋划实施一批在周边地区有较大“辨识度”的文旅项目,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谋划实施须江城市文化公园、西山城市文化公园,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对地形地貌、水系驳岸、植物系统、内部道路、配套设施等进行建设提升,有效串联起迎宾广场、江滨绿地、望江广场、须江公园等节点,串珠成链,打造江山人自己的“风景长廊”。开展夜景亮化专项提升工程,增强亮化的立体感、辨识度,营造“揽胜、赏秀、游园”体验,打造与民共情、与游客共赏的“江山不夜城”,形成一批独具江山特色的城市风貌提升标志性成果。

全方位保障,提高项目“可靠度”

夯实要素保障基础。坚持城市项目“一盘棋”理念,统筹使用好财政资金、国有企业投资,发挥资金最大使用效益。聚焦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做好项目组合、优化,做好虎山片区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封门溪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一江两带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城北科创孵化基地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争列,全力争取专项债券、中央保障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零直排区、垃圾分类、美丽城镇等工作的争先创优,全力争取条线奖补资金。加快城中片区、铁路新村、大修新村等老城区“清障拔钉”及城南老旧房屋改造等工作,盘活城市闲置空间资源。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人口、住房和经济状况变化情况进行大数据动态监测,构建公租房循环使用动态管理机制。

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住建局班子成员“转作风、抓落实”八项规定》《“七张问题清单”发现整改全流程工作机制》《住建局班子成员项目挂联实施方案》等文件,从任务分解、跟踪推进、指导服务等全链条夯实项目建设基础,融合动员全局力量投身项目建设工作。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时序、狠抓节点、严把质量,做到前期谋深谋透、中期严格推进、后期有效提升,加快形成一套“前期充分、中期严管、后期提升”的全生命周期项目机制;落实“正向激励+反向约束”“党委统领+纪委问责”的项目工作机制,做到人人都是“项目员”,人人都是“服务员”;强化项目推进抓手,实行“周亮晒、月通报”“红黑榜”“嘉奖令”等制度,对项目推进快的集体和个人大张旗鼓进行表彰,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设立“匠心讲堂”,定期邀请业内专家给干部加油充电,拓展视野,提升理念;进一步充实专业队伍,建立“专家库”“顾问团”,聘请有本领、有名气的行家为项目推进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以最大的力度,最严的措施抓好项目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在全市项目建设领域出台推行“十必查十到位”工作机制,确保主体责任、人员配置、安全教育、应急预案等10个方面压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项目联络员制度,采取两人一组、分片包干、做到力量下沉、工作前移,以“抽查+普查”“线上+线下”方式对全市所有在建工地,重点聚焦塔吊、升降机、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及“防高坠”“深基坑”等领域进行全覆盖监管;实施质量安全标准化行动,推进以工程参建各方主体安全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化、场容场貌秩序化为核心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坚持“重典治乱”,强化刚性执法,加大对违法分包、转包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对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的,采取“不良行为通报”“限制招投标”等措施进行顶格处罚,坚决打赢安全攻坚战。(江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