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从“清”点到“轻”点 杭州市拱墅区“全域、全力、全员”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工作


发布时间: 2022-11-22 15:30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拱墅区紧紧围绕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工作要求,做实“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文章,抓好总量、减量、控量、质量关键指标,推动垃圾分类从身边“小事”转变为民生“实事”,走实了一条从“清”到“轻”的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特色之路。2022年1-9月,拱墅区累计清运生活垃圾38.75万吨,日均1419.62吨,同比下降2.45%.

坚持宣传先行,将垃圾分类“讲得清”

一是深化“八进”宣传。广泛发动党员群众、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以“八进”活动为载体,送“分”入户,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垃圾分类、了解垃圾分类,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截止目前,2022年全区开展此类活动30万余次。二是打造专业课堂。如和睦街道李家桥社区分类生活馆,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配备专业讲解人员,设置“晨曦之光”“分类体验”“再生创新”“展望未来”“志愿培训”五大区域和“酵素工作室”,提供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体验服务。自开馆以来,接待国家和省、市单位,中小学生、社区群众等进行参观学习达8万多人次。该馆2021年度获得“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称号。类似“家门口”“墙门里”的课堂,拱墅区共建有42个,极大的促进了分类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三是扩大社会宣教。充分利用传统纸媒和网络新媒体的宣传特点,2022年在各级媒体上刊发宣传报道共计300余篇,抖音、短视频宣传30余条,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强化一线管理,让广大群众“分得清”

因地制宜提升改造基础投放点位。一是因地制宜,旧改提升。在老旧小区结合情况对垃圾集置点进行提升改造,如文晖街道五里塘苑在小区垃圾定时投放点旁增加了一个智能拆分空间,居民在收取快递后可以直接拆分包装,包装垃圾按纸板、泡沫、塑料三大类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居民们可以扫描智能空间内的二维码,自动记录参与快递垃圾分类的次数,来兑换亚运吉祥物、钥匙扣、生活用品等奖励,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二是智慧升级,次新提质。在次新住宅小区建设生态集置房、可移动智慧垃圾房,加装监控摄像、语音提示、AI智能识别等功能,对住宅小区现有垃圾房进行生态改造提升。三是严格管理,新建合规。在新建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等建设项目,均按照《新建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标准》等政策规定,配套建立规范化生活垃圾四分类投放和收集设施。对现有不符合国家、省级有关标准的,已逐步进行改建。

因势利导提升前端投放分类精度。一是实行“定时定点”投放。重新规划布局,科学设置点位,垃圾投放点从原7000余处减少至1800余处;每个投放点实施“专人专管”,上岗1089名专管员专职“定时定点”引导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垃圾投放点位的精准布控、集中管理。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巩固示范小区创建成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入户宣教率和设施规范率两个100%,逐步形成“示范”带“达标”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区生活小区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85%以上,部分小区达到95%以上。三是红黑榜激励。区、街、社三级管理人员和小区专管员对每日居民、单位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抽查,通过“日检查、周反馈、月通报”,将结果挂钩相关考核。

做实关键节点,让城市“清”上加“轻”

一是规范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联合第三方企业,开展分类、回收、宣传等再生资源回收相关服务,例如湖墅街道在双荡弄社区试点,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居民可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积分,兑换社区服务、停车券和日常用品。二是加快全品类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引入区属国有企业建设全品类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占地约3万平方米,集分拣、存储、加工、交易、集散等功能为一体,打造再生资源生态产业链,目前日均处理可回收物30余吨。三是推进易腐垃圾就地减量。截至目前,我区已有8处易腐垃圾就地减量处置设施通过备案并正常运行,有效实现了所在辖区生活垃圾的就近减量。例如拱宸桥街道蚕花园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就地处置项目,采用常温好氧微生物降解处理技术,可实现易腐垃圾就近降解率在85%以上,有机质等降解率达到90%乃至95%以上,日处理易腐垃圾可达10吨。

随着亚运会进入倒计时,各项保障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拱墅区分类办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有力手段提升垃圾分类水平,为绿色亚运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组建专班,人员保障到位。为了统筹兼顾亚运场馆周边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生活小区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分类质量、清运时间、分类宣传等情况,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现场巡检队伍,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一“盯”到底、逐项销号。开通了场馆周边小区生活垃圾清运专线,配备清运保障专车及专线工作人员,明确清运时间和清运路线,如遇突发状况及时做好应急工作,精准把控各个环节。二是“一馆一策”,硬件保障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分类工作,积极提升全区5处涉亚场馆的垃圾集置点、垃圾投放点、清洗点等分类设施建设,实行“一馆一策”,定时定点分类清运生活垃圾,有效解决了垃圾袋露天摆放、环境脏乱等问题,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亚运盛会。三是数字赋能,监管保障到位。为了对分类工作进行全链化监管,借助“数字力量”,将亚运场馆内的生活垃圾集置点、垃圾投放点等分类设施实现数字化管理,现场投放情况、当日清运频次、清运数量、车辆运行轨迹、联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有问题及时处理。后续将借鉴试点经验,计划将全区2000余个生活垃圾集置点纳入指挥系统,实时掌握全区分类情况。(杭州市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