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温峤镇坚持“双轮驱动”打好美丽城镇创建升级战 |
||||
|
||||
自2021年成功创成美丽城镇达标镇以来,温岭市温峤镇坚持“产业特色”和“宜业宜居”战略双轮驱动,全面吹响“强工兴镇”号角,加速“融城发展”步伐,通过定位再明确、机制再完善、项目再发力,一鼓作气推进省级样板镇创建,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实现美丽城镇建设迭代升级。 突出工贸互动、产城融合,开启发展“加速度” 一是推进腾笼换鸟、招大引强,促经济稳进提质。大力支持企业零地技改,通过拆治规、老旧工业点改造等方式,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每年新增工业产业用地200亩以上。通过全域土地整治,加快横泾堂、青屿等2个工业园区改造,盘活闲置厂房10万平方米。谋划千亩产业园项目,用地规模达到1775亩,其中12个成熟地块总面积达855亩,致力打造集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促产业迭代升级。一方面为传统工量刃具产业和鞋业插上科技“翅膀”,使更多科创成果在温峤孵化、转化、产业化,另一方面引入芯片制造等新兴产业,引进M0等项目进一步集聚创新优势。同时,鼓励企业加大与院校合作力度,提升工量刃具产业水平。今年以来,自主申报国家高新企业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省科技型企业16家,省级以上引才计划16人次。完成99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1.39亿元,同比增长41.8%。 三是助力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促企业健康成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以美戈利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美戈利企业成功攻破国家工信部确立的第17项卡脖子工程“高铁铣刀”,于去年年底投产,今年产值可达1亿。同时,推动规上工具企业比重提升和小微企业助企纾困“双管齐下”。2021年新增规上企业25家,工具产业链规上增至33家,新增规上工业总产值6.19亿元。2022年规下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加70%。 聚力全域建美、全民共享,打好宜居“品质牌” 一是精心规划,提升城镇能级。通过“全域谋划、全域改造、全域提升”,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拟将城区范围内450亩土地用于安置3个村整村拆建涉及的2000多户群众,腾出的土地用于全域整治和农村片区飞地。同时,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10分钟快速交通圈,疏港公路实现通车,温玉铁路、228国道加速建设,204省道、324省道将穿境而过,温峤作为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 二是精细管理,提升环境颜值。以“两拆两整”专项行动为抓手,纵深推进茅洋、横泾堂等城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同步实施“拆围透绿”工程,做到还绿于民。同时,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划片、小组包干,引导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和日常庭院治理,每周一次频率持续发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新方式。 三是精致生活,提升宜居品质。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委托专业化管理,村级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建成工业邻里中心、生活邻里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形成5分钟邻里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镇村生活圈。(温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