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兰溪市深耕易腐垃圾多样化处置模式 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


发布时间: 2022-12-01 15:10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水平,兰溪市因地制宜构建易腐垃圾多样化处置体系,通过全领域覆盖、全链条处理、全过程监管,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2018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在金华地区率先实现零增长和零填埋,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减量3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城乡收运全覆盖

根据城区、集镇、农村等区域易腐垃圾数量、成分的不同,实行多样化收运模式,稳步推进城乡全覆盖。一是城区市场化收运。对城区企事业食堂、餐饮企业等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由餐厨厂每日上门收集,通过餐厨垃圾专用车直接运送至兰溪市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对居民小区集中投放点产生的厨余垃圾,由环卫市场化公司每日定时定点分类收集。二是集镇点对点收运。结合乡镇人口规模和重点餐饮单位布局,统筹运力、优化路线、点对点对接,稳步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向乡镇延伸。今年10月份,兰溪市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处置工作在金华地区率先实现乡镇街道集镇全覆盖。三是农村门对门收集。对农户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易腐垃圾,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村保洁员每日上门收集,运送至阳光房或机械处理中心就地处理。

多级精炼,变废为宝全利用

按照就地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对城区、集镇和农村产生的易腐垃圾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因地制宜构建多样化处理模式。一是突出三项分离模式。城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采用油、水、固渣三项分离和残渣焚烧的处理模式,每天可处理餐厨垃圾90余吨。经分选、油水分离等工艺后,被提炼出的油脂可再次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污水和固渣分别移送至渗滤液处理中心和垃圾焚烧厂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二是放大机械成肥优势。集镇及周边村产生的易腐垃圾依托机械处理中心,通过分选、破碎、挤压、烘干、微生物堆肥等工艺,将易腐垃圾制成有机肥。目前全市共有21座机械资源化站点,每年可处理易腐垃圾7000余吨,产生有机肥1700余吨。三是夯实好氧堆肥根基。农村产生的易腐垃圾,采用阳光房、堆肥房进行就地资源化处理。通过调节发酵仓温度、湿度、含氧量,为微生物菌种提供合适的环境。易腐垃圾经混合发酵后可获得腐熟的有机肥,实现就地资源化、减量化处置。目前,全市129座阳光房每年可就地消纳易腐垃圾5000余吨,极大缓解城区生活垃圾处置压力。

三、聚焦机制,监督管理全过程

通过机制建设和执法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易腐垃圾产生、收运、处理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规范城乡垃圾分类收运和资源化处置工作。一是严格考核提效率。制定《兰溪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考核办法》,通过巡查、抽检、公共监督等方式对运营方餐厨垃圾接纳、数据报送、环保措施、污染指标排放及设施管护等方面进行考核,确保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高效、规范、有序。二是规范运维强保障。出台《兰溪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站点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建立以市分类办为监管主体、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的管理责任体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充分压实各方责任;制定《兰溪市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站点星级评定办法》,根据日常运行情况每年开展星级评定,对三星级以上站点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阳光房:五星级2万元/座、四星级1万元/座、三星级0.5万元/座;机械处理中心:五星级15万元/座、四星级10万元/座、三星级8万元/座),夯实运维保障基础。三是强化执法促长效。开展餐厨垃圾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随意倾倒、违规收集、违规处置餐厨垃圾等违法行为。此外,创新监督形式,委托环保部门或有资质的监管方对餐厨厂相关指标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力促餐厨垃圾项目规范运行、长效管理。(兰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