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大渔镇:全力打造生态休闲滨海特色小镇 |
||||
|
||||
近年来,大渔镇将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城镇化步伐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聚焦“跨越式、高质量、共同富”发展要求,立足大渔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城镇环境提升、民生普惠共享、特色文旅融合,全力推进“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建设,勠力打造产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人居环境和谐的生态休闲滨海特色小镇。 一、突出“悦民”优环境,城乡品质明显提升。一是全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持续抓好人居环境、垃圾分类、三改一拆等工作,全力开展“看不见垃圾”春季攻坚等专项行动,累计清运垃圾510多吨、清理卫生脏乱点1500多处,清理海上废弃毛竹近10万根,新建渔具毛竹临时堆放点33个,推进废弃毛竹网格化管理。改造提升旱厕16座,厨余垃圾收运覆盖率、有效处理率均达90%以上。全面推广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建成点位5个,大岙心村获得县“整洁村居”荣誉,南行街村顺利通过问题村居验收。二是全力开展全域美丽建设。聚力提升城镇品位,发动全镇上下“筹资、筹智、筹力、筹地”,投入约1500万元,完成港区清淤、护栏建设工程、港区靓化、300间外立面改造、大渔镇农贸市场、通镇公路、北行街村地质灾害点、联安桥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美丽大渔、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风景线”的总要求,先后建设微公园、微广场7个,美丽庭院300多个城镇品质实现美的蝶变。三是全力做好科学精准治水。小渔抛船湾岸线修复项目(一期)经3个月攻坚,现已基本竣工,1900立方牡蛎滩建设完成。将溪体整治工程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项目,邀请相关部门及专家对镇中心溪进行规划设计,为全面整治提供科学方案。对南行街村部分的南行溪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镇中心区域溪体环境。 二、突出“惠民”抓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精准补齐民生短板。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雨露计划、困难群众老旧房改造等一批民生项目。以168金色海岸线为中心,促进农村路网提档升级,镇域交通内畅外联,168公路小渔至大岙心段、大渔至金乡连接线、石砰桥南至大岙心段全线贯通。小渔至大岙段于现已进入公开招投标阶段,宫脚至清湾底四好农村路已完成路基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分布,共设置停车位156个。二是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大渔镇卫生院正式投用,120急救站点挂牌成立,创新推行“博爱健康工程”惠民关怀行动,为渔区群众提供优质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有效破解偏远乡村留守慢性病老年人就医和购药难题。建成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渔岙村老人照料中心、长者食堂完成招投标,大岙村、渔岙村卫生室基本完成改造提升,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三是统筹发展文体事业。新增各类文化设施12处、体育设施7处,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50余场。投资1432万元建成公办幼儿园,投资580万元建设大渔学校食宿工程,极大改善了大渔镇初等教育办学环境和办学质量。 三、突出“富民”兴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是渔业生产持续向好。海洋捕捞业发展迅速,在册渔船85艘,同比2016年增长33%,渔业捕捞量20588吨,同比2016年增长38.1%;深入推进养殖用海“三权分置”改革,率全省之先推行大渔镇海域紫菜养殖二级承包制度,引进民间资金,在官山岛海域投产培育生蚝养殖产业项目。持续开展各类海上乱象整治行动,渔业生产更加规范、有序、顺畅。二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积极培育山海特色品牌,引导在外乡贤和本地企业投资投产,和团源油茶种植、和团源白虾养殖、东联紫菜厂、“味一”陈醋等一批农渔项目在大渔快速成长。建成大渔镇红色数字孵化基地,招引企业入驻运营,探索“数字+产业”发展模式,开展镇村长“直播购”活动,积极打造“官山岛”紫菜、“布鲁巴”烤虾等本地品牌。三是文旅融合业态提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提升了小渔抛船湾、渔岙龟峰堡、大岙头沙等节假日旅游打卡点。渔岙村于2017年12月被省农办列入第六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成为苍南县第四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落重点村。经过三年的项目攻坚,渔岙古村已形成“ 一街一堡一带一路一湾多节点”的总体布局,着力打造滨海风情道、古堡城墙修复、均瑶集团企业文化永久教育基地等25个项目。项目投资估算约1.2亿元。目前已投资3700万元,先后启动项目32个,并委托开展旅游开发策划。 四、突出“安民”抓机制,社会治理更加完善。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大渔。构建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加大对黄赌毒和电信诈骗打击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重点领域“8+2+4”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全镇老旧民房线路套管改造。建成全县首个渔船点验中心,加强涉海涉渔安全生产精密智控。配备森林消防车,满足林区防火需求。持续强化消防安全、抗台防汛、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三色管控”,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二是推进高效能的社会治理。综合运用数字化改革的多跨场景应用,抓实抓细抓深“微网格”治理模式。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格覆盖”。完善提升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深化衔接“大综合、一体化”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智慧城镇建设,完善数字城管平台,试行“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实现高质量的矛盾化解。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理念,高标准建设镇村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有效整合信访、执法、司法等资源,利用老干部、老党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多方力量织密矛盾调解网,着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落实“数字化管控、闭环式管理”。常态化开展矛盾隐患排查,重点化解合法合理诉求,做到遏增量、去存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重大疑难信访事项领导包案制,破解信访维稳难题。(苍南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