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街道:工业美镇 智造赋能


发布时间: 2022-12-05 14:19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仙岩街道是瓯海区工业的重镇、旅游的强镇、著名的侨乡。自美丽城镇创建以来,仙岩街道立足工业优势、用好文化禀赋,紧扣“五美”和“十个一”要求,突出红色元素、发挥侨乡特色,紧紧围绕创建美丽城镇样板镇目标,全员发动、全力攻坚、全域整治,倾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精致、和谐幸福的共同富裕街道,全面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仙岩新面貌,全力打造美丽城镇新样板。

一、规划引领、强化保障,着力勾勒“美丽城镇、百姓共富”愿景

(一)用活“规划领美”的思维。坚持高起点谋划,制定仙岩街道“三镇一乡”发展蓝图,为美丽城镇创建提供了根本遵循。邀请经验丰富的建设行动方案编制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和长期创建辅导,有效推动总投资达46亿元的16个美丽城镇项目高效协同推进。

(二)建强“全员竞美”的机制。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小组,严格对照考核细则,细致分解任务清单,落实责任到各科室站所、各村居,并作为街道干部以及村干部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攻坚专班“日碰头、周会办、月研判”工作机制,以“挂图式”作战、“销号式”管理,着力完善创建工作闭环。

(三)开辟“联动创美”的路径。将美丽城镇创建与上级重点工作和街道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推进省级森林城镇、4A级景区镇、“印记渔潭”未来乡村、特色小镇命名验收等品牌创建贯通起来,统筹推进美丽仙岩和文明城市建设,全面推动各项“美丽要素”集聚。

(四)营造“人人争美”的氛围。将美丽城镇创建工作纳入“村社擂台”重要比拼内容,开设街道公众号专栏推广“美丽典型”,着力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创”的火热氛围,纵深推进“全域美”跃上新台阶。 

二、内外兼修、精雕细琢,全力绘就“智造强镇、山水侨乡”实景

(一)聚焦时尚智造赋能,打造更富实力的“工业仙岩”。一是做大特色小镇平台。以推进瓯海时尚智造小镇提能升级为抓手,竣工佰通、德赛等11个亿元项目,正式启动温州设计学院,开创全国职业教育办在特色小镇的先例,星光里时尚街区迎来开街,实现G104时尚走廊核心区雏形凸显,数字时尚产业园、南片时尚基地、会展中心等核心阵地迸发新活力。二是做强重大项目支撑。攻克小镇范围内林坑村花台片近15年的征地难题,一年来出让工业用地176亩,落地中胤、欧利莱等亿元项目5个,其中中胤项目从开始洽谈到摘牌进场施工仅用66天,成为瓯海历史上首个10亿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获得省委常委、市委刘小涛书记批示肯定。三是做精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腾笼换鸟”,推进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全力推进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型。搭建助企招工平台,谋划“护企十招”,用“月嫂”般精致培育企业“小升规”,切实帮扶企业上规上限、高效高产。去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0.21亿元,增速16.69%,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71.14%。

(二)聚焦生态环境提升,打造更高质量的“美丽仙岩”。一是以“治”破局,“点”上示范出彩。深挖渔潭“红色+生态”资源禀赋,实现渔潭拆改项目入选省级“十佳”案例、印记渔潭片区入选省级未来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部级试点、渔潭红色美丽乡村入选中组部试点,成为温州地区最火热的“江南村落、红色圣地”。二是以“创”开路,“线”上片域成景。重点围绕辖区“一河二路”(温瑞塘河、温瑞大道、104国道)沿线自力、社帆等6个村,投入800多万元,突出“渔潭暮耕”“活力侨乡”“现代产业”三个主题,以“一带三组团、七园多节点”功能布局,全力建好“耕读书乡、奇秀仙岩”乡村振示范带。三是以“美”筑基,“面”上全域蝶变。专班攻坚美丽仙岩“十大行动”、“十大创建”和文明城市建设,完成大罗山范围内1600座私坟整治,建成生态停车场8个,新增泊车位近500个,划线新增机动车停车位9000多个,获评温州市“人居环境最干净乡镇”。

(三)聚焦城乡基础建设,打造更有温度的“品质仙岩”。一是路网提升,拉开城镇框架。完成莘一路东段、规划一路等道路建设,启动330国道仙岩至丽岙段、凤四路(西段)、沈竹路(凤三路-仙竹路)、温瑞大道快速路二期和S3线等交通路网建设,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三横三纵”交通出行大格局。二是拆改结合,破解安居难点。紧盯群众居住领域,以“三最”标准(就地安置回迁速度最快、项目建设品质最高、拆迁矛盾化解最彻底)高效完成凤池村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房共1054套房源摸文认购工作,实现瓯海区同期实施就地安置项目最快交付。探索采取功能用地集聚等形式,开展“团块改造”“金角银边”利用试点,釜底抽薪式破解自建房建筑安全问题,全力实现群众安居梦。三是完善配套,提升优居品质。紧扣“人的一天、人的一生”,新建仙岩实验小学、仙岩第一幼儿园等学校,启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建设,高品质打造岩一村、岩二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并获评省级“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以更加便捷的15分钟民生幸福圈,开启幸福宜居新生活。

(四)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更深底蕴的“人文仙岩”。一是精致文化阵地拔地而起。实施“千年茶花”保护工程,让古山茶焕发新活力。和谐拆除仙北李氏祠堂等景区提升政策处理,无障碍保障仙岩景区入口工程,全力打造4A级景区。新建浙南一大广场、浙南火炬、浙南火种主题教育馆等红色地标,打造“穗丰怀古”塘河地标伯温楼,时尚文化地标小镇客厅、时尚设计发布中心等一批网红打卡点。二是特色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结合浙南一大召开90周年和建党百年契机,高规格举办党史教育等主题系列活动,接待游客500多批次,成为全市最热门的红色阵地。与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创作《花开千年》《浙南火种》《青春指南音乐剧》等带地域logo的文化作品,不断做热仙岩文化的IP流量。三是精品文旅项目盛装亮相。举办“绿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联动时尚小镇3A景区创建,引入国潮、非遗等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开辟公众号“仙岩人文”文化专栏,通过“文、体、商、旅”等多跨融合的文化盛会,持续打响“绿文化”品牌。

(五)聚焦优化治理体系,打造更具活力的“善治仙岩”。一是打造高效数智型机关。数字化推进干部平时考核,着力提升行政效能,率全省之先开展“一心多点”不动产纳税云办理模式试点,实现“家门口”式的便民服务,率先试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华侨e事通”,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启文,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陈金彪等亲临调研。二是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完善五级组织联动机制,加快岩一村、欣悦家园等2个村、8个小区“共享社·幸福里”创建,提炼总结“我为村居巡一天,村居为我巡一年”平安巡防、“平安银行”积分兑换等特色做法,获得省平安办点赞肯定,并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三是构建侨乡特色共治格局。立足侨乡独特的公益资源优势,谋划“党建+慈善”品牌,搭建7个公益平台,打造2个省级首批“示范慈善工作站”,辖区华侨、乡贤等公益捐资累计近2亿元。特别是疫情期间,接受专项捐资捐物超500万元,助力仙岩交出防疫高分答卷,成为基层慈善赋能社会治理的生动案例。(瓯海区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