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花街镇“美丽+”绘就美丽城镇“蝶变图”


发布时间: 2022-12-05 14:31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永康市花街镇围绕具有花街特色的“工业型”精致小镇目标,以“五美”为落点,统筹“美丽+”做法,打造“十个一”标志性工程,高质量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打造五美并进、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美丽城镇。

一、“美丽+生态”,立足全域美丽,新颜乐民彰显环境美

以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庭院、美丽厂区、美丽乡村为载体,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治理,绿水青山的画卷更加壮美。

(一)全面筑牢生态屏障。取缔燃煤锅炉,关停整改铸造企业、低小散企业300余家,回收农药废弃物10余吨,环保立案70余起。河湖库塘清淤17万方,完成52家工业企业雨污分流,建成城镇、工业区污水管网10公里。升级垃圾集中投放点22处,资源化利用率达9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100%,PM2.5平均浓度27μg/m³。

(二)全力焕发美丽新颜。拆除违法建筑60356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达96.14%。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佳评差”,整改各类脏乱问题3000余个,国家卫生乡镇“金字招牌”揽入怀中。探索乡村振兴大巡护一体化改革,统筹5个部门资金队伍,实现山水林田一体化专业化巡护,安全隐患减少50%以上。

(三)全域提升镇村品质。创建美丽乡村达标村24个,示范村8个,金湖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一村万树”示范村,现有美丽乡村覆盖率90%以上。建成街角小品近千个,新增平原绿化1500多亩,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受到国家林草局肯定。各村游步道总长60多公里,建成中心休闲公园10余个。八字墙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获评永康市十大最美河流。

二、“美丽+民生”,办好民生实事,功能便民夯实生活美

将美丽城镇创建成果融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优化集镇功能设施,筑牢了民生“里子”,也撑起城镇“面子”。

(一)基础配套形成新格局。新330国道及北三环(花街段)全面完工,月桂北路基本贯通,成功创建金华“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新建花街卫生院、集镇邻里中心、课心书院,第二中心幼儿园、花街大厦商贸综合体等配套项目持续推进。农饮水达标提标站点47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9家。

(二)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治理危旧房5万多平方米,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9%。297项政务事项“最多跑一次”,242项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黄山小微园创下从招投标到动工建设仅40天的记录。建立镇级工匠名录库,村级工程节省12%资金。成功创建“浙江省四星级乡镇(街道)食安办”。

(三)经济收入跃升新档次。全镇农民平均收入达32820元。成立永康市花街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26个行政村参股探索抱团共富新路径。实施“心心湖”水域占补项目,通过指标交易预计增收2000万元,计划建设婚纱摄影观光基地,实现一次投入,二次收益。

三、“美丽+生产”,提升城镇能级,兴业富民衬托产业美

借着美丽城镇建设东风,抓好传统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内外兼修、内外皆美。

(一)农业实力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挂牌成立省农科院示范基地2个,编撰八字墙水果产业振兴规划,华茗园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数字农业,搭建普园花卉农业电商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创新发展“田埂经济”,实施锦绣黄桃品牌提升计划。建设倪伯伯蓝莓精品园,发展产学研旅一体化经济。

(二)工业动力在平台建设中不断增强。培育“门业、五金铸造、休闲体育用品、安防”等四大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道明安防等4个小微园,全市体量最大、投资最多。规上企业4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7家,建成5G智慧小微园区生态系统。2021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41.82亿元,同比增长14.73%。

(三)农旅融合在探索实践中不断释放。举办“桃花节”“黄桃节”“醒山节”等重大农业节会和稻田诗会、骑行赏花等系列活动,打造双舟果园飘香线等多条精品线路。创建省A级旅游村庄12个,桃花源小镇、“花花世界”、寒山云居等项目效益初显,“花田小镇”现代农旅综合示范园项目获评省重大专项。

四、“美丽+文化”,坚守文化之魂,魅力亲民凝聚人文美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融入到美丽城镇建设中,集中展示花街的历史沿袭、产业特色和文化韵味,生动演绎花街岁月变迁。

(一)挖掘文化内涵。挖掘永康“溯源文化”内涵,打造“永康起源地文化地标”——大寒山运动休闲康养旅游区。完成溯源文化园概念性规划、专项债筹资模式前期各项报告的编制,(一期)清泉寺即将开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挖掘花街红色文化,打造陈弄坑红色教育基地,举办“解放永康从这里出发”主题展。

(二)传承乡愁记忆。以乡愁为纽带,讲好“老村故事”,实施花街老街、倪宅尚明堂古街改造计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两侧古建筑原貌,修缮建筑、立面、路面,吸引传统手工艺、小吃等店铺入驻,使老街重新焕发生机。

(三)充盈新风正气。省级卫生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倪宅、店园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建成省一级文化站,创建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个,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举办文艺演出317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5858㎡。

五、“美丽+治理”,三治融合发展,善治为民凸显治理美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软实力”,激发镇村发展“硬实力”,依托数字化改革,实现城镇管理由粗放向精确转变。

(一)“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成立全域党建“两带三盟”,实现“大联盟、大联合、大党建、大提升”。发挥“三大员”队伍作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运行小额工程包清工模式,出台花街镇村级管理规范36条,打造阳光村务公众号和农村智慧三资系统,承办全市清廉村居建设现场会。

(二)“数字化”带来“服务优”。建设“智安小区”,推广安装智能门禁600套,建设智能充电接口2335个。开展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试点,打造镇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拓宽社会治理侧“单跑道”为“四跑道”,掌上基层上报事件8605条。

(三)“同心圆”护航“平安优”。爱珍工作室调处矛盾纠纷800余件,成功率99.76%,楼爱珍获评“浙江省最美公务员”,矛盾纠纷调解“花街速度”在浙江法制报刊登。开展“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省、金华市民主法治村占比位居全市前列。创新疫情防控“五个机制”,创建“无疫单元” ,实现镇域“零感染”。(金华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