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聚焦文化软实力 彰显美丽城镇人文美 |
||||
|
||||
杭州市在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中,紧紧围绕“五美”建设,通过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优化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创造城乡等值的美好生活。 一、传承特色文化,厚植人文底蕴。立足各地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铸精品、兴文化、振精神,努力探索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一是展现南宋古韵。建德市依托“德文化”品牌,打造文创IP,围绕唐诗之路重磅打造的《宿建德江》实景演艺“江清月近人”一经推出就火爆市场。深耕《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典籍文化和严州文化,在严州古城展现出南宋“灯火穿市,笙歌夜宴”的美丽画卷,重现南宋古城韵味。二是注重文物保护。萧山进化镇加强对87处不可移动文物和30处历史建筑的保护,先后完成了汤寿潜故居、葛云飞故居、老洋房、务本堂等20余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修缮,打造汤寿潜故居陈列馆、欢潭村史馆、进化乡贤馆等多个文化场所。三是擦亮文化名片。余杭区径山镇推进径山寺重修、新建禅意酒店,每年举办“径山禅宗祖庭文化论坛”;加强径山茶宴、径山茶手工炒制技艺、茶筅制作等非遗活态传承与动态展示,开发陆羽、茶小僧、径灵子等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统一。 二、推进有机更新,提升人文品质。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10+X”和“五美”建设为纲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美丽城镇建设。一是完善公共配套。淳安县界首镇推进共享型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注重文化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务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严家幼儿园项目建设,改造小镇客厅,完善橘文化展览、产品交易、游客接待等功能。二是丰富红色文化。建德市大洋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紧抓建党百年机遇期,提升童祖恺烈士故居、修缮卓兰芳居住处,重现吃吃看面馆(原华中局四省联络站浙西站)等七处红色景点,推出“暖心红”红色教育周末免费公交专线,拍摄采访纪实红色大洋纪录片《铁血兰水》,汇聚红色教育活动人气。上半年接待旅游考察团209批次、3.5万人,本地农家乐等经营主体收入50余万元。三是打造特色亮点。临安区太湖源镇高标准建成指南村“乡村振兴”馆、白沙村“三生共赢”馆、杨桥村记忆馆,实现20个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和“喇叭村村通”。每年定期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艺术节、“中国红叶指南节”和镇农民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白沙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众社村获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强化文旅融合,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持续激发美丽城镇建设的辐射效益,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一是注重品牌宣传。富阳区春建乡开展“问源富春·山居寻茶”茶文化系列活动。何关新、王旭峰、王岳飞等专家大咖亲临文化沙龙分享心得体会;俞金林茶文献展在富春山馆开展58天,线上线下观展人数达18.5万人,以及评茶大会、茶山云诗会等活动陆续登上中央、省市媒体和学习强国。不仅推广了茶文化,还极大地带旺了旅游人气。二是做好非遗传承。桐庐县瑶琳镇高标准建设“非遗文化”体验店,将非遗、文化文明等要素融入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文化传承新基地;做好项氏内家拳、毕浦小笼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传播工作,积极申报项式内家拳省级非遗和毕浦小笼包市级非遗。三是喜迎亚运盛会。萧山区浦阳镇结合“当好东道主·全民迎亚运”活动,为营造文明迎亚运、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推进“你我一起·精彩亚运”系列活动进村社、进企业、进校园,开展大小体育赛事、趣味运动活动120余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