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城乡统筹 全域覆盖 打造美丽城镇“幸福颐养”嘉善样板 |
||||
|
||||
嘉善县有常住人口64.9万人、户籍人口41.7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28.3%,已接近重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想要在社区中进行医疗、照料、护理、康复等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嘉善县在美丽城镇建设中,突出“城乡统筹、全域覆盖”,以未来社区建设为依托、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省级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幸福颐养标杆区”建设试点。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扩面提效,全域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一是养老设施更加优质健全。建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9个镇(街道)养老机构全覆盖。将专业护理服务力量延伸至村(社区),机构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比例达到70%;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新模式,引入国企、央企参与4家养老机构运营,老年人平均入住率达76%,列嘉兴市第一。二是服务供给更加多元专业。所有养老机构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康养协议,设立“巡回医疗点”,医护人员每周为机构老年人提供诊疗、配药等服务,年服务16万人次。同时,各镇(街道)均配备数字化健康流动服务车,实现居家困难高龄老年人康养上门服务全覆盖,年服务8.6万人次。三是资源配置更加科学高效。发挥龙头机构带动作用,搭建县域“养共体”平台,将全县养老服务资源划分18个连锁化片区,实现居养中心、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100%,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养老服务市场营收从2016年的2380万元提升到1.2亿元。 (二)坚持数字赋能,全链整合养老服务场景。 一是搭建“一个智慧平台”。以 “浙里养”为核心,个性化建设“善养嘉”养老综合平台,聚焦城乡老年人关键需求,从老年人助餐、生活照料、康复等最小切口应用场景建设起步,形成“服务一张图”,有效推动智慧养老进村入户,努力实现未来社区(乡村)智慧养老服务场景落地。二是做优“一项多跨应用”。全省率先建立康养联合体数字化应用场景,多跨卫健、医保部门老年人健康数据,已为1.9万名80周岁以上城乡老年人建立“数字画像”,实施个性化康养服务,今年将实现老年群体全覆盖。三是完善“一套闭环管理”。实现“长三角一体化5G智慧健康屋”全覆盖,通过“一张网”数字赋能,“一朵云”整合分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自助监测、健康指导、基层初诊、远程医疗、上下转诊等服务。推动形成“智慧健康站点-家庭医生-基层医疗-县级医疗-跨域医疗再到智慧健康站点”全生命周期智慧健康服务闭环管理,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累计已服务社区居民3.5万余人、6.9万余次,筛查出1.9万体征指标异常人群。 (三)坚持深化拓展,全面突破养老服务路径。 一是创新“未来社区(乡村)”服务场景。以枫南社区、江南社区、缪家村等三个省级未来社区(乡村)试点为突破口,加快数字化场景的开发和数据应用,深化全省唯一老年人AI语音互动应用试点,探索搭建县域养老物联网平台,植入更多文化需求、精神慰藉等功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生活。二是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率先与“浙里养”用户体系打通,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拓展“互联网+监管”机制,实现养老数据省市县交互,综合运用评估和监管结果,与星级评定、资金补助、购买服务、行业退出等挂钩,对各镇(街道)养老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和实时调度,实现对养老社会组织服务全过程动态监管,“浙里养”数字综合监管实时排名全省第一。三是健全养老服务联动机制。发挥首批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单位优势,健全协商协作机制,搭建跨区域产业对接、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推进养老机构评价、服务标准、护理资格等互通互认,持续将健康养老融入所有政策,共享长三角公共服务的普惠和便利,提供更高品质美丽城镇城乡一体养老服务。(嘉善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