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注重“三个导向”精准对标 加快美丽城镇建设步伐 |
||||
|
||||
台州市将美丽城镇建设“五美”目标与共同富裕“九富”特色路径有机结合,以人民需求、风貌提升、数字化改革为主要导向,全面加快美丽城镇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展示共同富裕示范引领的新窗口。该市连续两年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设区市,69个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达标城镇要求,其中24个城镇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一、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推动美丽城镇发展。该市聚焦群众关注点,找差距、补短板、挖潜力,对标省市美丽城镇建设三年工作重点任务,联合相关牵头部门,查漏补缺,积极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一是完善城镇生活圈设施。加强在文体、医养、商贸等设施的配置,给群众生活提供便捷便利。如三门县借力“虚拟养老院”等线上应用,通过线上预约服务、线下代跑代办等形式,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办缴费、安全守护、精神慰藉、健康教育等服务,推动康养资源向村社和家庭延伸,构建“优质+均衡”的步行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二是深入推进城镇有机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整治“六乱”现象,提高群众居住环境的质量。如路桥区新桥镇引入“企业+农耕+文旅+商业”综合发展模式,依托“花田市集”、“扶雅书院”、“小镇论坛”等文化品牌活动,打造集耕读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田园生活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休闲区,推进文旅发展,提高居民环境品质。三是开展互帮互学活动。该市收集优质的小镇客厅、邻里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等服务设施可复制的成功案例,通过编印画册,设计共享,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互帮互学,提升各县(市、区)美丽城镇创建水平。 二、以风貌提升为导向,展示美丽城镇风采。该市全力构建“美丽台州”升级版,深入实施美丽大花园行动,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新格局。一是统筹规划城镇风貌。通过入镇口、街景立面、公园节点等整治改造,提升空间品质、彰显空间特质、塑造空间气质。如玉环市以深化“我爱我家”活动为载体,制定片区组团“三提升”(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农村环境管理水平)行动方案,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快美丽城镇建设步伐。二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为魂,体现文化自信,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美丽城镇建设中,突出重点区域,推进差异化发展,着力增强“重要窗口”的风貌辨识度,展现台州特有的气质。如东部沿海地区突出东海海洋文化,西部突出佛道名山文化、浙东唐诗文化、和合文化、山水美学文化,中部挖掘柑橘文化、官河文化、台州府城文化等。三是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研究《小城镇环境和风貌管理规范》,根据两年来的明察暗访情况,围绕《小城镇环境和风貌管理规范》,梳理出强制标准,汇编出问题与正确做法,编印《台州市美丽城镇风貌管控指导手册》,让乡镇(街道)在管控过程中,抓住要害、有的放矢。 三、以数字化改革为导向,推进美丽城镇治理。该市学习贯彻《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评价办法》中关于提升数字化水平的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在完善“四个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求提升、求创新。一是深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以创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主抓手,把乡镇(街道)作为一个大网格,整合基层治理资源,大力推进“全科网格”与“党员微格”双格联动,“全科网格+红色网格”“双网联动”等模式,努力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乡镇(街道)级标准化综合治理中心。如路桥区横街镇以“全科网格”为平台,将乡贤纳入39个涵盖全镇范围的网格,发挥乡贤联谊会、村(居)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等作用,将乡贤治理工作有机融入现有治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关联”的“一格一贤”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综合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跨部门整合同级数据和场景运用,加快推进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与其他相关政务平台的有效互联互通,推动“城市大脑”向基层延伸。如天台县始丰街道构建“警眼360”全息治安感知网,推动警网、网格“双网融合”,运用视频监控等科技化手段,集线上流转办事、动态管理、调度指挥、预测预警、精准决策于一体,为城镇治理现代化安上“智慧大脑”。黄岩区院桥镇将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2.0延伸到试点村,实现人员管理、低保认定等相关业务“零跑腿”,1947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416项常用事项自助可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台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