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杭州市城市照明领域数字化改革结硕果


发布时间: 2022-02-08 09:13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杭州市城管局认真贯彻落实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加大数字赋能城市照明力度,统筹推进智慧灯杆建设、路灯杆综合利用改造、“一把闸刀”分级管理和智慧感知终端配建等工作,较好实现城市照明提质增效降耗,为高水平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提供重要保障。

2020年8月,该市出台智慧灯杆技术要求,成为国内第四个发布智慧灯杆地方技术规范的城市;2021年1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2019-2020年度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该市路灯节能改造项目入选全国57个优秀示范案例;2021年10月,该市路灯杆综合利用项目被中国照明学会评为第十六届中照奖科技创新三等奖;2021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第114期《建设工作简报》专题刊发“数字赋能、绿色低碳,杭州打造智慧照明新模式”信息,宣传推介该市城市照明领域数字化改革做法经验。

定标准、抓试点,智慧灯杆抢先机

一是省内率先出台规范。本着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树立标杆原则,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实际,市城管局组织编制并发布《杭州市多功能智慧杆技术要求(试行)》,对路灯照明、5G微基站、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智慧感知等灯杆附载设施和智慧灯杆管理体系提出细化要求,明确技术参数和工作规范,杭州市成为浙江省内首个、国内第四个出台智慧灯杆地方技术规范的城市。同时,该市多功能智慧杆技术规范编制成果得到浙江省质量标准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2021年10月被列入浙江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

二是牵头编制省级标准。按照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部署,市城管局作为第一主编单位,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凝聚照明行业合力,经过近11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智慧灯杆技术标准》的起草编制和报审,2020年12月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填补了浙江省智慧灯杆标准空白。在该标准的引领下,浙江省智慧杆产业联盟应运而生,已吸纳成员单位60余家。

三是创新思路开展试点。全力支持5G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产业发展,建立城管部门审核把关、铁塔公司统筹需求、电力公司综合建设的智慧灯杆工作推进机制,实现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共建共享。比如,完成河坊街23杆柔性太阳能薄膜智慧庭院灯建设,于2021年9月投入试运行,每处太阳能薄膜日均发电3726瓦时,每杆路灯日均用电3243瓦时,尝试打造“零碳路灯”;完成重要十字路口42杆5G中杆灯建设改造,目前已全部投运,为优化5G信号覆盖提供支撑;指导副城区完成未来科技城等区域500余杆智慧灯杆建设,智慧灯杆标准逐步转化为实践成果。

推扩面、促统筹,“一把闸刀”管亮灯

一是建设智慧照明管控平台。强化市区两级照明设施统筹管理,建设智慧照明管控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拥有电压、电流、能耗等6类动态数据和灯具类型、地理信息、额度功率等4类静态数据以及78个图层、超过200万条的城市照明运行数据,照明设施分布、养护队伍、车辆设备、监管人员等信息全部导入和共享,形成问题发现、派遣、处置、反馈、结案完整链条,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照明管理新方式。

二是拓展“一把闸刀”覆盖范围。围绕城乡统筹管理,坚持技术为主、制度为辅,按照“先副城、后县市,先沿江、后腹地”时序,分步推进市级智慧照明“一把闸刀”系统向副城区和县(市)延伸覆盖,指导和督促副城区、县(市)城市照明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二级平台升级改造,截至目前,杭州市级智慧照明“一把闸刀”管控平台的感知终端累计达5643套,其中一级平台终端3662套,二级平台终端1981套,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终端覆盖率达95%。

三是服务保障亚运精彩呈现。着眼服务保障2022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将构建“一把闸刀”智控体系作为亚运照明五大体系内容之一,建立城市照明主管部门与亚运场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协同推进机制,开展专题协调,加大技术研发,落实建管衔接,推进奥体核心区域“一把闸刀”管控系统的接入覆盖,截至目前,奥体中心体育场、亚运会网球中心等存量建筑已完成“一把闸刀”接入改造,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体育馆和游泳馆等新建场馆项目均已落实“一把闸刀”同步配套,为亚运时刻钱塘江两岸灯光联动演绎夯实基础。

办实事、强赋能,增亮提效保民生

一是精准点亮街头巷尾。依托智慧照明平台大数据分析,梳理道路照明薄弱路段和市民群众意见反映集中的区域,对症下药实施除暗增亮,特别是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着“完成时间不推迟、改造范围不减少、工程质量不降低”原则,通过统筹协调、分区施策、落实保障等方式,累计有效改善227个开放式老旧小区、18条河道游步道照明,消除暗区3511处,实现了435条道路增亮,为市民群众营造明亮安全的出行环境。

二是深入开展节能改造。开展路灯杆综合利用节能改造,累计完成5.6万盏高压钠灯的LED光源替换改造、445台开关箱维护改造和10个物联网试点项目,安装单灯控制器3万余个,改造区域内路灯节电率达47.2%,节电量达8.36万度/日,折合每年节省电费约3400万元,取得明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抽检报告,综合利用改造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照度增亮达40%以上,故障维修率从改造前的4.59%降至2.06%,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

三是开发多元应用场景。挖掘智慧路灯资源,丰富城市感知网络,推出物联感知开关箱、环境监测微型站点、道路停车精准感知等应用,成为赋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应用场景。比如,完成150台新一代智慧开关箱配建,具备自动灭火、水浸传感、视频摄像、温度感应、烟雾感应、门禁传感等功能;在火车东站广场区域建设180杆具有高效照明、视频监控、通讯基站、手机充电等功能的智慧庭院灯,为来往旅客提供贴心服务;无偿提供路灯资源,支持生态环境部门建成100处大气环境在线监测站点。(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