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蓄势而进实现美丽城镇高质量发展 |
||||
|
||||
台州市路桥区美丽城镇建设在改革中求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打开支撑发展新空间,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裂变发展新引擎,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努力在新征程中实现新跨越。 存量提质、增量扩容打开支撑发展新空间 坚持全域统筹。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全力支持事关全局的公共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发展,促进资源分配更为合理;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滚动推进做地千亩、储备千亩、出让千亩“三个千亩”行动,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 加快全域盘活。大力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鼓励“零地技改”,加快工业园区、老旧工业点改造提升,全力提升土地使用绩效。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优化“标准地”出让等制度,健全精准供地和有序退出双向工作机制,完善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亩均产出水平。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利用平台,确保工业用地属性,推进低效用地二级市场规范化交易,加速闲置厂房、低效厂房合理流转,依法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加强全面整合。树牢“化零为整”理念,整合归宗零星土地,加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力度,握指成拳放大集聚效应,大力推进黄礁涂垦造耕地,着力破解耕地占补指标不足难题。围绕项目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与整体价值,探索建立精准评价机制,强化从落地到投产的全链条服务,推动出让地块发挥倍增效应。 品质为先、融合为要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 优化空间布局。突出“西部融合、中部裂变、东部提升”,推进“四大片区”协同耦合、互动融合、组团式发展。西部产城融合发展片区,以螺洋、桐屿为重点,建强科技创新平台,育优新型商业业态,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引领融合引擎。中部高端制造裂变片区,加快峰江、新桥、横街平台整合、产业集聚、功能优化,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东部传统产业转型片区,突出与台州湾新区错位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有机衔接,建强蓬街中心镇、金清小城市,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 提升功能品质。加快城市开发步伐,重点围绕“两轴三心”,推出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发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实施一批新建道路工程、打通一批“断头路”、布局一批功能设施、改造一批重要节点、建设一批重要绿廊、打造一批美丽河湖。秉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建设理念,加快凤栖未来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便民生活圈”。探索建立大规划、大建设、大城管有机衔接机制,建强“城市大脑”,提升服务管理智能化、人性化、精细化水平。 加快城乡融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积极谋划沿海高速至台州机场连接线等项目,开工建设东方大道拓宽改建、白剑线改建等项目,加快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一绕”快速路网体系。深化美丽城镇建设,推动风貌、功能、生态、治理整体提升。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大力推进“三区一镇”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数字“三农”、农产品冷链等农业新基建,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改革引领、创新赋能打造裂变发展新引擎 推进数字化改革。把数字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抓手,紧盯群众、企业最高频需求,扩面一批场景应用,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运行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变革高地。构建全方位、全链条高效协同机制,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为切入,推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部门与镇街高效协同,实现政策链、项目链、产业链、服务链、平安链、城市管理链“六链”全贯通。 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按照“政策不能只挂墙上、工作不能逐级弱化、项目不能卡在路上”的要求,打响“路通四方、赢在路桥”品牌,让企业因口碑而来、因环境而留、因服务而兴。深化“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建立中小微企业诉求清单、服务清单、落实评价清单“三张清单”,做到大小并重、一视同仁。完善贯穿企业投资、经营全过程的司法护航体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把握政策时效度,集成财政、科技、社会等政策,做到靶向精准、高效直达。 推进乡村集成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争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先行区。深化片区组团、飞地抱团发展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现“村村百万、千万倍增”。全面推进“两进两回”,实施“归雁计划”“扬帆工程”,促进人才、资金、科技、文化等各类资源向乡村涌流。 强工兴商、工贸并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建强智造集群。实施“一链一图谱”产业培育计划,重点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车联网、轻量化转型,加快机电(植保机械)和智能卫浴向精密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积极推动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双碳”等未来产业建链布链。启动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深入开展新智造区域试点,充分发挥工业4.0中心作用,实施平台优先、标杆引领等“六大行动”,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覆盖,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发展新型商贸。加快传统市场转型步伐,坚持“线上+线下”“产业链+供应链”相结合,以生产资料市场转型为重点,着力打造机电、塑料制品、水暖卫浴三大产业供应链创新综合体。推进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搭建“三位一体”平台,构建“三大经贸通道”,打造世界进口再生金属集散中心等一批进口平台,争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深入推进省级物流示范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加快台州智慧陆港新区、普洛斯浙东南智慧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空港物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枢纽路桥”。 强化科创赋能。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整合贯通产业、科创、人才与政策,高标准建设环飞龙湖科创生态圈,建强“1+X”科创平台体系,推动产业链集成创新,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壮大一批创新领军企业,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紧盯产业链发展需求,实施高层次人才“151”工程,建强人才链,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要素紧密联动,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台州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