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春风起 共富向新篇


发布时间: 2022-03-15 17:04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作为江浙沪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山市的江郎山见证着石门镇变迁与发展的奋斗历程,激活了石门镇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回眸过去,在巍巍江郎的凝望之下,石门谱写着美丽城镇建设的新篇章,向着“美丽城镇”“美丽景区镇”华丽蝶变。

盘活资源,点燃农业新引擎

延龄村小洪岗山的千亩方工程,垦造的水田地势平坦,田块平整,沟渠道路通达完善。2021年,石门以土地流转、土地复垦为抓手,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良田未开发好就被种粮大户预订签约,土地红利不断释放,实现资源变资本。全镇累计流转土地17428.5亩,土地复垦500多亩,泉塘畈百亩示范方单季杂交晚稻亩产连续5年创下“浙江农业之最”,最高亩产达1106.39公斤,成功承办全国超级稻现场观摩交流会、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扎实做好“退苗还粮”工作,举全镇之力打好“非粮化”整治系列组合拳,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1716.81亩。

生态底色造就良田美景,绿水青山同样滋养着石门镇“一村一品”蓬勃发展。太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日晒面设备、无菌车间执行标准远高于国际标准。2021年‘双十一’‘双十二’期间,雪藕面销售4万多份,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品质成就品牌,石门雪藕面线上线下都有了不错的口碑和知名度,全年累计销售量27万斤,销售额达480万元。

石门镇鑫达家庭农场,昔日杂草丛生的空地变成硕果累累的马家柚、葡萄柚种植林。柚子进入采摘期后,很多顾客都会慕名而来采摘,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200多人。而马家柚、葡萄柚销售只是农场增收的一部分,农场最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培育出售马家柚苗,农场一年仅马家柚苗的销售就达25万株,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近年来,石门镇大力培育“一村一品”,构建特色分明的粮食、果蔬、养殖三大产业板块。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马家柚、中草药、雪藕、清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清漾火龙果获省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江郎雪藕”曾被G20峰会指定为特供产品。

激发潜能,焕发旅游新活力

随着江郎山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石门镇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部分民宿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

银宿三石民宿进行了“微改造、精提升”,邀请业内专家为其量身打造设计方案,从挖掘乡愁、体验农味处着手,让游客真正体验一把住农家屋、品农家菜、感农家风情。提升后,全年入住率保持在50%左右,旺季入住率达到100%。2021年,银宿三石民宿业主收购了5幢夯土墙房进行改造,打造高端民宿——“云七”。该民宿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内设泳池、温泉、地暖,将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预计今年5月正式面世。

高端民宿“云端觅境”,主打精品山景度假别墅,拥有远山近水、田园人家的好景致。“云端觅境”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游客接待中心、“云端觅境”民宿等7幢主体结构已完工,其中3幢客房已装修好并通过验收,预计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一个宜农、宜文、宜教、宜居、宜购、宜养、宜乐、宜游的田园综合体,将让更多城里人走进自然,体验农活,学到农事。

以文塑旅,打好融合特色牌。石门文韵深、文脉广、文气足,境内有千年古村落清漾毛氏文化村、中共石门区委旧址等文化资源,如何做深“文化+”文章是一个重要的命题。2021年,石门镇以“5A景区复评”为抓手,让文化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基建”,深入解码石门区委革命旧址红色基因,加强毛绍信墓、中共石门区委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大力推进红色基因库建设,深入挖掘浙西革命及浙西革命基因传承的时代价值,绘制石门“红色精神图谱”,精心打造更多具有“石门味”文化地标。

数字赋能,开启迭代新征程

“小微权力”的规范,是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眼下,长山源村的村民们只需扫描“清廉乡村码”,就能浏览村情概况、在建工程、村级财务、小微权力清单等大家关心关注的内容。

“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就可实现在建工程信息每日更新,并形成二维码转发到每个网格微信群。老百姓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查看村内各项工程进度、质量等。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我们村干部关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主动参与监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柴树林告诉笔者。

2021年,石门镇长山源村依托微信平台,创建“云上互动、码上监督”智治模式,开通“清廉乡村码”,形成“看得见、管得着、有人管”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明确1名纪检干部担任“云管家”,定期更新,及时推送。同时设立“有话要说”版块,真正实现村情村务全上网、民情民意一线牵。持续推动“三务”阳光公开,建立“墙上”“网上”“码上”多元化公开体系。针对工程监管方面问题,村监察联络站在项目现场设置全流程明白墙,对设计、预算、施工、监理、审计等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五公开”,关注全生命周期,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阳光工程”。

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长山源村进一步武装了“智慧大脑”,激发数字潜能。将“独居老人”的健康纳入监管,通过“乡村智慧大脑”指挥中心的建设和集成,大数据动态分析、共享,实时动态掌握,消除管理服务的“真空地带”,让在外面打拼的年轻人安心。为32名80岁以上独居老人统一采购健康手环,通过健康手环,实时监测独居老人的血压、心率等数据,掌握老人位置,发生意外或走失时,通过“乡村智慧大脑”系统第一时间提示村两委干部及其子女。为每位独居老人安装门磁感应器,通过老人开门关门频率掌握老人的动态,长时间没有出入记录时,“乡村智慧大脑”系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通知网格员上门查看情况。

长山源村的“乡村智慧大脑”只是石门镇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2021年,石门镇借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试点改革的东风,坚持以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推动各项改革迭代升级,聚焦群众需求,塑造变革。以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疫情防控、信访维稳为抓手,构建“4+2”平台模块架构体系,通过“码上监督”、“智慧大脑”、“基层治理四平台”等载体,赋能乡村基层治理,打造具有石门特色的智慧乡村,构筑石门智治新模式。

党建引领,奏响幸福最强音

近年来,石门镇金炉村因河施策,致力扮靓水景观。去年,投资50万左右建设金炉村美丽河湖,在炉里溪段建设三座长为29米的景观堰坝,均已完工,为金炉村蓄水、防洪、景观提升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用活水资源,谱写共富新篇章。全村49户村民参与石斑鱼养殖,共有95个鱼池,其中石斑鱼养殖大户吴旭国,通过自己建池及租赁的形式,打理32个鱼池,养殖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收益达200多万。吴旭国的养殖技术走在浙江省前列,村里积极搭建平台,邀请他为村民传授养殖技巧,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目前,其他养殖户日常除了其它工资收益外,石斑鱼年收入预计也有1万元左右。

一个石斑鱼养殖池,一年能够产出250斤左右的石斑鱼,一斤石斑鱼市场价为70多元,一只鱼苗0.6元,农户收入的增加非常可观。村里计划今年在金山底溪边再建100个鱼池,统一出租给石斑鱼养殖大户,一个鱼池租金1000元。届时,鱼池租金收益的30%用来反哺低收入群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村民共享。

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幸福图景,由远及近。去年8月初,溪底村一幢新建的农贸市场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新建的农贸市场,除了有效改善了集镇乱摆摊现象外,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引来活水。2021年,仅一楼租金就有23万元,2022年村里打算将二、三楼出租做商场,预计可增收20万元,可以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2021年,石门镇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多渠道开展民政社救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完成低保系统在册668户,1018个救助对象的复核工作;镇慈善分会累计救助324户困难群众,救助金额192010元。高质量实现全镇10户17人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对象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

活力江郎辞旧貌、福地石门展新颜。春风浩荡,新的故事正在江郎山下起笔,新的一年,石门将持续发力,汇聚石门力量,对标5A景区标准,全力展现5A担当,为绘就石门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新图景,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5A答卷而不懈奋斗,让石门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衢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