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清爽办”你问我答 |
||||
|
||||
3月18日下午,省建设厅召开“资质清爽办”应用上线媒体通气会,驻厅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汪殿霞、厅政务中心主任邓文华、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戴新国回答了记者提问,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胡颖华主持媒体通气会。 中新社记者:“资质清爽办”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来说有何意义?如何更好发挥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作用? 汪殿霞:对于我们驻省建设厅纪检监察组来说,会同省建设厅党组一起开发“资质清爽办”应用,主要基于以下3点考虑: 一是贯彻省委、省纪委部署要求的需要。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是省委、省纪委的明确要求。省委书记袁家军在省纪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强化数字赋能,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把“数”和“智”嵌入到管党治党各环节各方面。2021年6月,省委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的十三项实施意见,其中一项就是建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机制,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加快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工作,推动实现行使公权力全过程在线流转、审批、留痕。今年初,袁家军书记在省纪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监督数字化应用场景,统筹抓好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等重点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建设。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明确把“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扩面提质迭代”作为重点攻坚的任务之一。在省纪委的领导下,我组把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立足省建设厅职责职能,围绕建设部门行政权力,积极探索嵌入式监督与业务监管、行业监管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扎实开展大数据监督工作。 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需要。从我们日常监督掌握的情况看,近年来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举措,全省建设系统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营商环境整体提升,但还是有一些企业和群众对资质资格办理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不太满意,有的反映“三类人员”考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有的反映中介机构大肆倒卖资质资格、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等。我组在查办类似案件时,也发现行政审批权力运行不够规范透明,个别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等漏洞内外勾结、谋取私利。在住建领域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先行示范省,需要进一步规范资质资格审批权。 三是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的需要。资质资格审批是建设部门的重要职能,是加强建设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的“第一道关口”。2021年,省建设厅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共办件58.81万件,占省级部门总办件量的48.7%,其中行政许可事项57.21万件、占比63.5%。不论从性质上看,还是从数量上看,管牢资质资格审批这个公权力都十分必要。把资质资格审批权看住管好,就抓住了行业管理的“牛鼻子”,做到关口前移、抓早抓小,从源头上提升行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前一阶段,通过与省建设厅相关职能部门、政务服务中心的深入调研、系统谋划、紧密配合、突破攻坚,打造了“浙建资质审批监管在线(资质清爽办)”应用,第一批33条预警规则已上线,并在数据测试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派驻纪检监察组推进“资质清爽办”应用,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发力: 一是推动全省各级把应用使用好。目前资质清爽办贯通浙江政务服务网配套建设系统、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系统、省勘察涉及四库一平台信息系统等3个业务系统,涵盖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涉及近3万家建筑企业、60余万名建筑行业专业人员。推进“资质清爽办”应用,首要的理念是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保护,促进公职人员规范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做到不出事、少出事。各地建设部门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把应用使用好,主动接受监督。 二是推动应用不断优化迭代。进一步完善监督内容和预警规则,加快推进第二批17条预警规则的开发,通过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更好对接碰撞发改、人力社保、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数据,做好与省纪委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的对接,做到发现问题更加精准、分析问题更加智能、处置问题更加高效。对应用中的预警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闭环处置,落实主体责任,决不能避而不见、视而不见。 三是认真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会同省建设厅党组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无盲区”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行政审批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预警发现的专业人员频繁变更、资质大量申报等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加大整治力度,规范从业行为,净化行业生态。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综合运用“四种形态”,该提醒的提醒,该处分的处分,该移送的移送,该问责的问责,构建全过程、精准化的监督执纪执法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 浙江日报记者:“资质清爽办”应用上线运行后,会给企业和群众办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建设行业人员资格事项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邓文华:2017年以来,省建设厅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更方便、更高效、更满意为目标,实现行政审批从线下转到线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全国首创探索智能化审批模式,通过对审核标准进行指标量化,对共享数据进行自动判定,开启了“机器审批”替代“人工审核”的智能化审批新时代。目前,省本级69个办事事项,2021年办件量58万件万件,已有60项实现智能化审批,办件量占到总办件量的比重达到97.4%,其中48项实现了智能“秒办”,也就是群众在提交办事申请后,过几秒钟就能自行下载或打印电子证书,这部分办件的占比也达到了94.7%。 智能化审批在为企业资质审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审批前的基础数据入库和审批后的资质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行政审批除了具有服务属性,也有其权力属性,这也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成为纪检监察的难点和痛点。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谋划建设了“浙建资质审批监管在线”应用,即“资质清爽办”,它的嵌入式监管模式既以我们的全流程在线审批为基础,又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监管、异常预警和闭环处置。“资质清爽办”应用会给企业和群众办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事项至少带来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让审批服务更加高效和规范。“资质清爽办”应用上线后,将对信息入库和行政审批过程中存在的提前办理、超时审核、未做到一次性告知等问题进行智能预警,同时审批人员所在部门领导要对预警信息进行核查,形成闭环处置。这就倒逼我们的审批人员不断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满意度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二是让资质审批更加好办和易办。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很多审批权限由省级向市县延伸,如何做到放管结合,找到“放”与“管”的平衡点,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资质清爽办”就是在“放”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手段做好“管”的工作,通过运用“资质清爽办”的监管功能,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更加好办、易办。 三是让政务服务更加廉洁和清爽。“资质清爽办”还有一项功能,就是通过大数据碰撞对公职人员本人或亲属参与建设工程企业经营等异常信息进行挖掘。借助智能分析、智能处置、智能监督功能,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公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结合“清廉政务服务”建设,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政务服务住建品牌,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天目新闻记者:“资质清爽办”对我省建筑行业监管有哪些推动作用? 戴新国:近年来,我省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服务与监管两手抓、两不误,切实解决建筑企业堵点、难点,扶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目前,我省共有特一级企业3500余家,其中特级企业84家,从业人员达到580余万人。 “资质清爽办”应用助力我省建筑业事中事后监管达到新高度,通过数据碰撞核查,自动过滤一批重复注册、信息造假人员和僵尸空壳企业,更加精准地实现动态监管和智能预警,特别是联动了事业单位人员信息,形成有效多跨协同,遏制了行业内“挂证”和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审批行为,督促审批人员时刻牢记“合法、规范”审批,提高办件质量,规避权力寻租,减少廉政风险。 通过应用的监督机制,还引导行业、企业和个人强化诚信意识,更好地鼓励诚信守法、实干优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我省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立了守信企业正向激励和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同时,依托平台预警数据可精准锁定重点核查名单,加大对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频次,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有效规范了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厅政务服务中心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