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老一小”打造有“温度”美丽城镇 |
||||
|
||||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美丽城镇“生活美”的重要内容,情系千家万户,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近年来,富盛镇以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持续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坚持党建引领,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开展,通过丰富活动载体、提供温馨关怀、加快项目建设等方式,不断优化“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良好环境,以实打实的暖心举措托起美丽城镇“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奋力答好美丽城镇建设时代答卷。 致力于老有所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富盛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7041人,占户籍人口的31.57%,老龄化程度较高,如何让广大老年朋友安度幸福晚年,是实现“幸福富盛”的题中之义。一是落实优待政策,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发挥镇敬老院、辂山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空巢(独居)、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等提供服务。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完成77户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二是关注精神需求,践行积极老龄观。目前我镇已实现14个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依托这些场所,做足“+”文章,通过开展“礼堂+健康素养”“礼堂+文化活动”“礼堂+教育培训”等活动,使老年人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为我镇老年人开拓了养老公用文化空间,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推动老年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三是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推进镇、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互补,共同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其中6家实现公建民营,老人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不仅能下棋、健身,还能享受理发、义诊等服务。镇卫生院与辂山养老院养老院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合作协议书》,开启越城区基层卫生院首次与民营养老院“医养结合”新模式。同时,建立健全服务合作机制,加强社区(机构)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家庭医生及家庭病床工作,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养老全过程。 致力于幼有所育,持续营造温暖成长环境。民生事业,上连着老人,下连着儿童。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富盛镇未来发展的高度取决于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因此,镇党委、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镇加大投入,提升硬件设施,改善教育环境,努力让富盛镇的孩子与城区里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2021年,投资近170万元实施富盛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除了做强“硬实力”,还注重素质教育“软实力”提升。2005年起,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中心小学秉承“文化富人,特色盛校”办学理念,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了以“绍兴莲花落”为主的曲艺特色教育,如今,这粒“百年莲花的种子”已在校园内生根发芽,学生们不仅唱响了不落的莲花之音,还成为“绍兴莲花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小功臣”,先后获得“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验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此外,为方便小朋友们上下学出行,通过多方争取,2019年起,市公交集团为我镇开通4条学生定制专线,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定时定点发班,最大限度方便镇中心小学学生出行。接下来,富盛将持续优化服务供给,让“幼有所育”变得更有质量和温度。 致力于老幼共享,稳步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除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外,富盛还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网”。聚焦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给予被褥清洗、送药上门、聊天谈心等暖心照料,并为留守儿童常态化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用心用情解决老人与孩子的“陪伴缺位”,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还切实做好“一老一小”的组织动员和接种服务工作,建立高水平全民免疫屏障。(绍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