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玉环市实施“历史文化记忆工程” 推动美丽城镇建设韵味十足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5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近年来,玉环市立足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目标,以实施“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为抓手,聚焦历史记忆留存、开拓文化供给渠道、加强传播阵地建设,在文化自信、文化供给、文化参与上持续发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人文美底色更浓、成色更足。截至目前,玉环累计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拥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2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6人,先后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市。

聚焦历史记忆留存,多维度增强文化自信

发掘文遗资源。依托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对接省考古所及温州博物馆等专业团队,积极开展密鹦盐场及天富北监遗址调查勘探工作,同时整合现有史料,理清历史文化脉络,不断夯实遗址研究和保护工作基础。目前,市博物馆已签订展陈大纲编制委托协议书,正推进展陈大纲编制工作。

解码文化基因。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邀请文史专家研究、挖掘我市非遗项目文化内涵,梳理本地文化元素,从物质、精神、制度要素等方面“解码”文化元素内在“基因”。目前已搜集整理文化元素355个,解码首批重点文化元素20个,解码率达100%。

牢筑文保防线。纵深推进各部门协同保护,梳理29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风险等级并明确直接负责人,建立健全“一库一图一池一清单”档案,持续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安全分级分色管理和民居类文物建筑消防整治,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分级管控、隐患高效整治的闭环体系。今年以来,共排查不可移动文物41处,发现隐患并整改18处。

聚焦发展潜力提升,多渠道加强文化供给

完善文化设施。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九大示范市”建设,统筹推进市镇村文旅设施提档升级,持续开辟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乡土文化展示区。2021年以来,实施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2家,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家,提升四星级文化礼堂8家、五星级文化礼堂4家。

深化文旅融合。围绕玉环海洋文明、农耕文明和移民文化等本土文化特质,联动坎门验潮所等重点文保单位,推进“三环”景观优化工程建设,打造东海文化研学路线和文化旅游精品路线,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文化魅力。近年来,陆续建成湖韵艺术馆、城市雕塑公园等一批非遗元素景观,有效提升环城市文化底蕴。

发展文创产业。实施“融合+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投入2000余万元改建推出楚洲3176文创园,打造玉环北部青年文创集散地。鼓励文化企业将玉环渔民画、玉环剪纸等非遗项目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推动文遗成果实现创新性创造性转化。如渔民画丝巾、抱枕、杯垫等文创产品及衍生品曾参加第12届中国文化产品交易会、第二届“浙江符号”旅游商品展等各级重要展会,并获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工艺美术铜奖等荣誉。

聚焦传播方式创新,多元化提高文化参与

节庆活动强宣传。以首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为抓手,依托线上线下双平台,打响“文化嘉年华”“越音飞扬”等本土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市、镇(乡)联动策划7大板块40个子活动,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与展示。2021年共开展文体活动1200余次,惠及群众20万人以上,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台州主场宣传展示、“深蓝大海 红色记忆”第二届全国海洋文化剪纸精品展等活动。

基地教育强辐射。发挥省海洋文化剪纸创作基地、“小百花”浙江十大校园爱越基地等省级文化基地辐射作用,以12所校中书院为核心,将方言、曲艺、剪纸等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社团活动,实现优秀本土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一体化,共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60多场;坎门二中传承教学基地开发校本课程《坎门鱼龙灯舞》,获评“台州市首批精品课程”“浙江省精品课程”。

双向交流强品牌。积极与其他县(市、区)开展双向交流,带动玉环地域特色文化项目走出去,其他地区优秀文化项目走进来。如2021年开展椒江·黄岩·路桥·温岭·玉环“红色咏传”非遗走亲、“大美西湖 海韵玉环”西湖·玉环跨区域文化走亲演出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玉环文化品牌知名度。(玉环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