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见缝插绿” 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 |
||||
|
||||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深挖城市发展需潜力,以成片绿地建设与“见缝插绿”相结合,“借地”道路周边、河边零星空间等,将“口袋公园”打造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 夯实基础,增强“口袋公园”建设内动力。根据《宁波市公园绿地街景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做好公园绿地提升改造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口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体系,口袋公园建设(改造)工作作为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宁波市已建设改造悠云公园、庆云公园等口袋公园上百个,中心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2022年,该市计划建设改造海曙西湾长者公园、余姚武胜桥东侧口袋公园、慈溪上房路与解放西街口袋公园等25个口袋公园,进一步实现我市口袋公园的科学高效发展。 以民为本,增强“口袋公园”建设实效性。口袋公园作为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的重要补充,受到了市民的关注。通过合理引导,以评比、方案征集等形式来提高市民参与度。今年,宁波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联合自规部门对拟建、待建地块开展宁波城市口袋公园创意方案征集,甄选优秀方案,待储备项目条件成熟时及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项目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区、增强市民幸福感。 创新形式,增强“口袋公园”建设特色化。积极倡导通过综合利用道路绿地、河道二侧及居住区附属绿地等零星空间改造和新建项目同步实施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口袋公园建设,不断扩展口袋公园的建设用地类型以及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如鄞州鹂西走廊口袋公园原先是一块铁路沿线闲置地,杂草丛生,圈地种菜养鸡等现象频发,既不美观又影响居民生活。在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住建局及街道社区、居民的多方协作下,不花政府一分钱、由16家共建单位和居民众筹500万元,曾经的闲置地摇身一变成为居民可观赏、可休憩的小公园,构建出了一个有故事味、乡土味、人情味的口袋公园。 建设“口袋公园”,实现了周边居民“出门见绿色、300—500米见公园”的基本需求,提升了市民的幸福获得感,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新空间。(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