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以浙西南革命精神赋能美丽城镇建设 |
||||
|
||||
作为全省唯一的所辖县(市、区)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我市坚持以浙西南革命精神注魂赋能立根,凭借丰富的红色遗产和精神财富,加快推动红色风貌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力量凝聚、红色动能储备,打造出极具“红色浙西南”特质的美丽城镇集群。截至目前,成功创成省级样板19个、美丽城镇县城1个、基本达标乡镇62个。 一、夯实红色发展基础 以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文化推广为媒介,绘好红色发展蓝图,为红色资源加速转化夯实基础。一是加强红色规划引领。借鉴《“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活动总体方案》《丽水市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等政策性文件,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梳理当地红色资源,有针对性地编制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目前,27个美丽城镇任务乡镇成功创成丽水市红色示范乡镇。二是加强红色风貌打造。推进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红色村镇提升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步借助环境整治契机,拆除革命遗址周边违建,改造赤膊墙,做好“拆破 透红”“红色故事上墙”等工作,全面提升红色风貌品质。如龙泉市住龙镇摸清红色“家底”32处,修复红色遗址11处,重建浙闽红军古道5条,新增添红色雕塑群等红色场景10余处,总投资额约1500万。三是加强红色文化宣传。聘请专业团队深挖红色文化,通过图片、视频、舞台剧等宣传载体传播浙西南革命精神。如青田县万山乡拍摄微电影《万山的女儿》,龙泉市道太乡对接小学开设红色花鼓戏课程,景宁县毛垟乡排演红色情景剧《红军在毛垟》。借助数字化浪潮,开设网上红色展览馆,提升红色文化社会影响力。龙泉市住龙镇举办“浙里红·潮”2021年首场红色文旅直播,平台在线观看量突破400万人次。 二、锻造红色建设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城镇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凝聚党群共识,形成美丽城镇建设合力。一是当好红色的宣讲员。结合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牵头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红色乡村村晚等活动,参与制定乡规民约、家风家训,成立“红色队伍”等,多形式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宣传。云和县浮云街道把美丽城镇建设宣传工作融合到“三学五领”党史学习教育大宣讲活动中,推动宣讲活动深入到项目攻坚一线、红色教育基地、居民小区等地,营造出“处处有课堂、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氛围。二是当好美镇的建设兵。推进“党组织建设进网格、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模式,让党员队伍成为环境整治和项目推进的“红色强心剂”。在环境整治上,结合党员干部网格化制度,建立美丽城镇环境长效管控和工作动态交流机制,提升美丽城镇风貌与秩序。在项目推进上,以党建引领项目攻坚,提速提效攻坚项目建设。如松阳古市镇成立“美丽城镇有机更新临时党支部”,针对涉及全镇近300宗闲置房产的各项工作开展攻坚,实现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互融共进。三是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围绕美丽城镇建设,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等工作机制,打造美丽城镇“红色联盟”,推出“微心愿”“爱心浴室”等关爱服务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整合文化礼堂、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场所建设,提升党员服务接待水平。如缙云县东渡镇整合文化礼堂、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等功能,打造出高标准党群服务示范点,党员志愿服务队已为群众免费提供服务近10万余次。 三、激活红色产业动能 按红色景区(点)、红色教育基地、绿色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基地三大类型,积极推动美丽城镇多元价值转化。一是开发红色旅游线路。把莲都作为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引领核心的主平台,重点推进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等红色旅游示范小镇创建,延伸拓展“莲都·红色印记之旅”“松阳·挺进师之旅”“遂昌·红色古镇之旅”等10条“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之旅精品路线。二是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打造系列红色教育基地、党史学习基地、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训基地等,结合红色文化节,促进红色研学、党建旅游发展。遂昌县王村口镇借鉴井冈山模式,创新成立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开发红色研学和党员干部培训,2021年参观旅游总人数达20.9万人次,总收入超3000万元,带动周边九龙口、石练镇等地50多家民宿、农家乐增收280万元。三是培育“红色+”多元产业。贯彻“红绿融合”创新理念,融合本土业态,让单一的“红色观光”模式向“红色”+“康养”“运动”“文创”等模式转型,催生多元化红色经济。庆元县通过资源整合,以黄田镇崔上为中心,联动中济、龙济、龙头山多地,打造多功能红色研学基地,联动区域经济集群发展;青田县山口镇推出百年印记红色文创系列纪念品,“建党百年印章”已销售1万余份,销售额达300多万,进一步打响“购石雕、游山水、品文化”的石雕小镇品牌。(丽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