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五美并进,聚力美丽新蝶变


发布时间: 2022-04-25 10:39 信息来源: 省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美丽城镇建设办公室 浏览次数:

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既要塑造清丽山水、净美人居的城镇风景,又要讲好乡愁古韵、文明新风的城镇故事。越城区深刻领会美丽城镇建设本质要求,着眼小城镇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特色风貌打造、管理体系提升等,持续打出美丽城镇建设组合拳,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立足环境,塑造清丽山水。打造高品质环境,让老百姓享受高质量生活,才能靠优美生态和宜居环境吸引人、留住人。越城区不断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污水零直排区等创建成果,着力破解“脏、乱、差、堵、污”难题,以农村公厕新建改造、厨余垃圾终端处理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如:孙端街道深化五水共治,考核断面达标率100%。创建省级“污水零直排”示范区,雨污分流覆盖率达到 100%,污水零直排覆盖率达到90% 。

二、幸福邻里,提升城镇品质。以镇村生活圈打造为载体,加快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从而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整合归并各类碎片化社区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服务能力,全面铺开城乡同标准、同服务的幸福邻里,不断打造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30分钟辖区生活圈。如东浦街道耗资约290万元在越城区率先试点建设邻里中心项目。该邻里中心位于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以“打造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定位,可为全街道百姓提供较为完备的医疗、健康、文体、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就近享受到就医、学习、休闲、娱乐等一站式生活体验,极大程度上拓展了邻里活动空间,打造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三、产业赋能,培育特色集群。产业是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城镇产业发展起来、产业链不断延长,才能为城镇发展赢得“源头活水”,确保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越城区把做优做强产业作为突破点。越城区鼓励地理位置相近,资源禀赋相似,产业基础相通的镇街以“共建共享、协同互补、互联互通”为原则,统筹推进产业、园区有机更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越城区斗门-马山集群,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能级跃升,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00多亿,达到全区总量的50%以上。位于斗门街道的小家电龙头苏泊尔,联合马山街道的英纳威、科意电器等上游企业,通过建立高标准产品体系,提质增效,成功打造小家电产业集群。

四、展现人文,讲好乡愁古韵。越城区持续推进城镇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唤醒老百姓“望山见水”的共同记忆。如东浦街道对辖区内传统文化和风情进行梳理,将东浦相关的历史史料、百姓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挖掘出来,如《乾隆皇帝与孝贞的传说》、《贺知章金杯换酒》、《陆游求剑》等,并把这些历史史料、民间故事集结出版《东浦史料》、《东浦古镇神韵》、《古镇东浦》等书籍。其次对于辖区内遗失散落的文物遗迹开展进行了搜集、挖掘等工作。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将花雕绘制、扯藕粉、舞龙舞狮、修缸补坛等技艺建档立册。持续开办黄酒开耕节、开酿节、封坛节、酒仙会市、水龙节、非遗集会等风情节会活动,彰显古镇风情。

五、深化治理,实现城镇善治。近年来,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改革,打造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通过法治保障和德治教化相结合,引导企业、居民参与共治,一体推进各项治理工作长效化。成立全省首个党建契约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共建基地,横向整合包括平安信息系统、“智慧城管”、12345政务服务热线、“雪亮工程”在内的19个平台系统,实现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数据统盘、统管、统用,并纵向依托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网格员等载体实现区、镇街、村居、网格、群众五级的上下贯通。截至2021年底,基层治理四平台共办理事件178010件,办结177331件,办结率99.62%,流转率51.96%。全区镇街共划分342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342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100%。(绍兴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