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宁波市“甬城泊车”智慧停车平台上线两周年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22-04-28 14:5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截至2022年4月,宁波市“甬城泊车”智慧停车平台上线运行两周年。两年来,甬城泊车总注册用户达到229万,日均注册用户达3000余人次,日均活跃用户5万个,累计服务车主超过1.6亿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停车服务。

强基扩面,确保车主停车便捷高效

功能优化,提高车主停车支付使用便捷性。“甬城泊车”围绕车主停车服务能力提升,打造全通道线上线下支付,试点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推广全城无感停车,实施泊位精准诱导,让车主停车更便捷,离场更高效。今年又开发上线枢纽停车、就医停车、错峰共享、车生活等多项停车服务功能,平台惠民特征进一步凸显。

资源整合,扩大停车服务模式改革覆盖面。宁波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推进城市停车服务管理模式改革,整合全市停车资源。目前已接入全市(除慈溪市外)道路收费泊位34715个,接入公共停车场1060个、泊位22.3万余个,“一个平台,全城通停通付”的停车格局基本形成,平台便民优势进一步发挥。

提质增效,促进行业监管能力提升

行业自律,规范停车场库经营。甬城泊车作为全市统一停车服务平台,引导停车场实施推广无感停车和无人值守,提高停车场库泊位周转率和车主离场效率。同时,平台开发建设停车场统一运营管理系统供停车场业主运营使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相同车牌和长时停放等异常业务提前研判,依托96382统一服务热线及时转办和处理车主咨询投诉,提高全市停车场库经营管理服务质量。

服务行业,提高部门监管效率。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停车平台,甬城泊车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联动,开发建设行业监管系统供市区两级行业主管部门使用。系统包含基础信息排摸、经营备案、批后监管、投诉处理、数据统计、行业办公等多项功能,进一步提高部门监管效率。

共享联动,实现城市治理功能协同

道路停车与交通治堵紧密结合。两年来,“甬城泊车”通过整合全市停车资源,利用价格杠杆和精准诱导,将长时停车引流到路外停车场,道路收费泊位平均周转率超过6次,70%以上的停车业务在半小时内免费离场,有效盘活了全市停车资源,实现道路有序停车和交通治堵的“双赢”。

行政处罚与信用机制双措并举。“甬城泊车”嵌入非现场执法功能模块,开发行政处罚证据链自动生成和推送功能,配建道路违停证据抓拍球机,实时向交警部门推送线外违停证据,对“使用道路收费泊位停车不缴费”和违法停车全面实现非现场执法。截至日前,平台累计向综合执法部门推送行政处罚证据22.76万条,向公安交警部门推送行政处罚证据18万条,极大提高了执法成效。同时,打造宁波天一信用分停车场经应用,实行车主停车行为与信用分评价机制有机融合结合,促进车主规范有序停车习惯养成。

数据共享与功能协同深度融合。“甬城泊车”作为多部门功能协同的基础数据平台,每日实时推送给大数据停车运营数据70余万条,并无条件向各部门、各区(县、市)政府开放共享,为相关部门和单位在规划建设、收费定价、治安交通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

争先进位,打造智慧停车行业标杆

“甬城泊车”以车主停车服务“小切口”,推动了行业监管和城市治理的“大改革”。两年来,甬城泊车坚持争先进位,打造国内智慧停车行业标杆。

数字化改革典型应用场景。2021年,甬城泊车分别在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门户上线,入选宁波市数字化改革“改革先锋”和多跨场景应用首批省级推荐名单;2022年被省建设厅确定为浙里城事共治重大应用首批全省贯通场景。

智慧停车技术手段国内领先。平台推广实施的道路泊位全视频采集技术和现场无人化管理经验,居国内领先。“一个平台,全市通停通付”的服务覆盖面,列全国首位。首创“使用道路收费泊位停车不缴费”的非现场执法模式,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道路泊位停车不缴费行政处罚与交警违法处理系统闭环运行的系统平台。

建设运营模式容易普及推广。平台建设运维模式得到《中国建设报》《浙江日报》等多次报道。广东佛山、湖北宜昌、安徽阜阳等省外城市以及杭州、舟山、嘉兴、金华、台州、丽水等省内兄弟城市多次来甬考察学习,学习借鉴政府主导和企业化运作并行的全市域智慧停车建设运维模式。(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