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区多举措推进垃圾分类 助推城市环境“美丽蝶变” |
||||
|
||||
生活垃圾治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关系民生改善、百姓福祉的“关键小事”。2022年是浙江省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决胜之年,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杭州市钱塘区聚焦城市环境提升,以 “三大行动”提升农村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城市环境“美丽蝶变”。琅琴湾等5个小区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创新引领,“先锋行动”擦亮示范底色 党员小分队精准服务。借鉴上海城市型社区的成功经验,打通垃圾分类治理“末梢”,探索实行村社党支部牵头,居委会、小区功能性党支部、物业、业委会、公益组织六方基层治理力量协同参与的农转居村社党员包干制模式,找准居民需求、精准管理服务。党员小分队大力开展“敲门”行动,达到“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片”的效果,培育垃圾分类沃土。如新湾街道蓝色港湾小区共有“红色楼道长”10名、专管员4名、志愿者35名,通过实施小区楼道长“截源”,志愿者“疏堵”,专管员“总控”的工作方法,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达95%以上。 数字赋能做优新风尚。引入新技术,使垃圾分类从“自治”走向“智治”,如河庄街道向公村等3村成功引进“数字乡村”智慧系统,将居民姓名、积分、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分类投放记录等6类居息数据化,目前已录入30余万条数据;统一为村社配备底部带有智能芯片的小绿桶,实现“一户一桶”、“一户一码”,并连接大数据平台,实现分类统计、积分计算智能化。同时,探索建立“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截至目前有1126居民户配备智能垃圾桶,回收利用垃圾超1万吨,“小绿桶”模式成功复制到东沙湖、知行等6个社区,农户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近90%。 探索创新推广好做法。抓日常促长效,探索具有辖区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积极推广复制。如获评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的临江街道萧东村通过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和积分兑换礼品制度,以可视化积分和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该模式已成功复制该区6个街道的56个社区。如义蓬街道聚焦绿色助力亚运,将垃圾分类宣传融入“迎亚运”主题宣传行动,开展亚运知识抢答小游戏和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专题活动,唱响“同‘行’协力迎亚运,垃圾分类我先行”,带动更多的市民群众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争做垃圾分类的示范者、宣传者、推动者,为杭州亚运贡献一份力量。参与人数达200余人,精心构建一张完善的垃圾分类宣传网。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区113个村社推广。 共建共治,“专项行动”提升实践自觉 定时定点专人专管促分类。区分类办统筹采购垃圾清运中转车辆,村社建立集置点,配备垃圾分类收集员落实流动清理、设置专管员负责村民分类督导及宣教,做优垃圾分类回收硬件配备。如河庄街道辖区内全部23个村社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率先配备四分类垃圾桶,设置生活垃圾定时投放点36个,误时投放点25个,专管员113人,专管员通过现场督导、发放宣传手册、入户指导等措施督促村民精细化垃圾分类,目前该街道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 延伸宣传阵地强理念扩影响。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方式方法,全面开展示范引领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小区”、“进学校”“进村委”、“进企业”等 “八进”宣传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不断延伸阵地扩大影响力。截至目前,组织机关志愿者50名、学生志愿者105名、社区志愿者118名,深入辖区55个村、113个小区、332个学校、985家企业全面开展入户宣传,共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20000余份,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500张。 统筹公益力量共参与浓氛围。协调第三方志愿实施协同共治,开展垃圾分类宣讲7次、趣味活动160余次、入户指导10000余次,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助力村社自治。如河庄街道知行社区统筹组织葡萄树公益服务中心协助社区成立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百余名大学生来到各小区做垃圾分类“值守”志愿者,协助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新湾街道引进第三方再生资源回收公益组织,以“定时定点回收+互联网预约上门回收”两种模式,切实解决群众的再生资源回收困境,共推动资源回收利用近3吨,创收6000余元。 严格执法,“攻坚行动”催引破立并举 强化督导有法度。在辖区内分阶段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专项行动,连续推出三个执法周,针对156个企业、201个住宅区、86个重点场所开展地毯式检查。街道定期做好复检工作,并督促问题点位责任人整改,并将整改的情况作为企业营商生态、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之一,助力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道。截至目前,共检查125个点位,查出垃圾错投、混投,随意倾倒、抛洒、集置点设置欠妥等问题68个,复查率100%,整改落实闭环61个。 自纠自查有深度。落实自纠自查,考核积分强化内源动力。建立村社每周按时上报垃圾分类自查情况机制,村(居)委会、农村(农户)小区、企业根据自查情况,提出整改举措;次周由街道集中进行复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村社;对于不上报自查情况表的,该周分数记为0分;月度考核分数取4周分数的平均值,最终形成简报并纳入村社年终考核结果奖罚应用,有力带动后进村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提能增效有力度。聚焦业务能力提升,聘请综合执法一线业务骨干进行法制业务培训5场,学习《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投放指南等政策法规,讲解垃圾分类执法实操,参训执法队员千余人。以换发新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资质审核,规范准入门槛,2021年共组织垃圾分类督导员专项考试5次,共800余人参与考试,通过率达98%。(杭州市钱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