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绘好地下管线“一张图”破解“马路拉链”难题 |
||||
|
||||
2021年以来,海宁市依托数字赋能,践行制度重塑,实现流程再造,打造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智管”在线平台,打通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最后一公里,形成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生命线”,为嘉兴首个推进管线一张网建设的县市。截至目前,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智管”1.0版本已上线并进入稳步迭代阶段,全市近50公里地下管线实现数字化管理。 多部门协同,建机制聚合力。在全省率先成立海宁市城镇管线综合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市资规局、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等31家单位开展管线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立海宁市城镇管线建设指挥中心,有效保障数智管线项目顺利实施,已统筹协调管线建设项目2000多个,协调施工交底500多次。出台《关于加强海宁市城镇管线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海宁市城镇地下管线管理办法》《海宁市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管理办法》《海宁市涉路涉绿审批“一件事”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印发《海宁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挖掘城市道路及占用城市绿地工程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登记、建设管理、数据更新等标准。目前已完成380多项管线建设计划。 全流程重塑,强管控优服务。梳理细化城市地下管线V字模型,全面构建“海宁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控在线”数字化平台:依托“一朵云”,利用政务云为应用系统的信息存储、数据更新、运行安全提供可靠平台。建设“一个库”,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标全省统一标准,完成地下管线数据归集并按数据分类建设数据库。绘制“一张图”,汇聚已(待、在)建管线项目各类审批信息、测绘数据,应用GIS、BIM等技术手段实时呈现管线运行状态。打造“一条链”,落实管线跟踪测绘机制,简化线上审批流程,形成涵盖计划统筹、项目审批、施工监管、运维管理等全流程的闭环管控模式。自2021年11月上线运行以来,审核管线年度建设计划近500个,减少道路反复开挖,有效节省建设资金近千万元;缩短零星项目登记审批时长约80%,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深层次融合,防风险提效能。运用BIM建模,对接入物联网的感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研判,构筑施工破坏监测体系,建立辅助决策预警网络,实现管线抢修预警和风险规避,为施工预案替换提供依据。加快浙政钉升级、浙里办开发,开通急事通、政策宣导、便民服务、事故上报、应急处置等“掌上管”功能,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多维度构建城市运行安全新模式。此外,立足当前系统建设集成,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计划在嘉兴市城市CIM平台基础上建设海宁CIM亮点应用场景,加强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无缝衔接,逐步形成覆盖地下管线管理全流程的管控体系和覆盖全领域的地下管线及空间利用模式。(海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