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绍兴市打好城乡风貌 整治提升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22-06-16 09:39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绍兴市积极贯彻落实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推进会讲话精神,自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启动以来,以展现“整体大美、绍兴气质”为工作导向,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为工作目标,多措并举,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取得实效。在浙江省2021年度各设区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综合评价中,绍兴市被评为优秀等次。在近期开展的6月份拟见成效样板区试点验收工作中,越城“越子城”传统风貌区、上虞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成为省城乡风貌样板区最佳实践案例,阶段性创建成果位列全省第二。

规划引领建设,完善政策支撑

注重制度建设,夯实古城保护基础。绍兴市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施行《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设立古城保护基金会,完善古城保护制度,充实古城保护资金。在古城有机更新过程中,严格遵照条例执行,重新构建水、城、人、文的关系,让古城保护有“制”可依,从根本上筑牢了古城保护的制度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政策支撑。全市首批共申报城乡风貌样板区15个,涉及创建项目117个,总投资64亿元。为促使样板区内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市风貌办制定印发《“迎亚运”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绍兴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赛马机制”评价办法》等文件,提供了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强调长远规划,编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结合绍兴实际,参照各方意见,编制绍兴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在全省行动方案评审中被评为省级优秀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创新性提出在国土空间和城市总体设计基础上,编制“十四五”时期绍兴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概念规划,作为引领城乡风貌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优化配套设施,彰显文化底蕴

魅力曹娥,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品质。曹娥江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特色产业风貌区,累计投资7.4亿元,落实9个建设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e游小镇门户客厅、青春公寓、浙大网新科创中心、城市阳台、宪法公园等标志性基础设施,进一步丰富了小镇居民的休闲活动场所。曹娥江沿线,在保留原始岸线、浅滩、绿洲的同时,在江东岸建设文化长廊,江西岸建设运动长廊,沿江两岸景观带实现全覆盖。利用游泳小镇平台,引入数字产业,培育游戏研发、电子竞技、特色旅游等数字经济,产业经济活力充沛,其中e游小镇2021年数字经济总产出120亿元,完成税收5.9亿元。文化古城,彰显地域特色,挖掘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越城区“越子城”传统风貌区,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筑城起源地,内有仓桥直街、前观巷、石门槛等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禀赋优越。从古至今,名人辈出,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古城建设围绕“世界古城活化典范、古越文化传承高地、绣花实践风貌样板”的目标定位,开展“越子城”建设。累计投入8.73亿元用于搭建便民服务网络,优化城市游步道、乌篷泛舟等配套设施,对沿街沿河进行亮化提升,大大改善了仓桥直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步行体验感,使老街焕发新气象。新建徐渭艺术馆、绍兴师爷馆等场所,对钱币博物馆、黄酒陈列馆等进行活态保护与利用。在完好保留传统风貌格局同时,充分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今的“越子城”堪称古城保护领域的范例。

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数智赋能

汇才引智,充实创新发展人才力量。上虞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主导,注重为特色产业配置特色人才,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虞e游小镇培育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虞e游小镇培育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引进了大量国家级、省级人才入驻,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力量。专业团队,加强样板区建设技术支撑。邀请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相关领域专家36名,组建绍兴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家库,建立建强专家团队。同时,按照《浙江省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评价办法》有关要求,委托具备资质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各区、县(市)样板区创建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创新驱动,推动数字文化健康发展。e游小镇创新性打造集运动、电竞、音乐、潮流于一身的游侠汇嘉年华系列活动,共计吸引100余家企业,5000余名人才参与,包括网易游戏、腾讯游戏、盛趣游戏、宇石网络等各大游戏平台,成功打造一场真正汇聚游戏侠客和数字创客的数字经济文化品牌。数字应用,助力绍兴古城科学改造。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建设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信息展示系统,用于绍兴古城保护项目规划决策,综合分析与场景展示,使古城改造和保护更加科学。该系统已入选浙江省“观星台”优秀应用,荣获全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成为全省具备地方特色的数字化改革重要成果。(绍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