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高桥街道做好“智、美、文”三篇文章 打造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 |
||||
|
||||
近年来,立足桐乡经济发展主平台定位,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科技人才、产业优势融入到城镇建设的空间拓展、基础配套等系列工程中,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打造“智造引领、美化带动、文化牵引”的高桥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 一、锚定目标,以智能制造为支撑打造美丽城镇“千亿”产业之城 该街道业已形成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之和突破1100亿元。 一是聚焦产业集聚,坚实产业发展根基。规划并不断完善“四园五中心”产业布局,着重围绕前沿材料高端产业生态园和数字经济双创中心,发展高端创新型产业;围绕高铁产业新城区块,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数字经济、装备制造和前沿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持续对主导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该区街现拥有营收超百亿元企业2家、超五十亿元企业2家、超十亿元企业9家、超亿元企业94家,上市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24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90家。2021年,上榜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优秀示范单位名单,系嘉兴唯一上榜单位。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把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桐乡人才政策2.0版”落地见效,着力打造发展大道沿线具有辨识度的“科创街区”。用足用好1亿元铂泉创新创业(人才)基金,融合采用以企引才、政策引才、资本引才、中介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等各种方式,支持引导企业从内【】部提档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以企业为主的政产学研合作,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构,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独立法人研究院。目前,该区街“十大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建成,86家企业建立省级研发机构,并成立55家由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 三是聚焦数字转型,积蓄产业发展动能。将数字产业化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双创中心、科创园等数字经济园中园。打造智慧安防产业链,大力发展车联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发展新型芯片、基础软件、智能硬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建设一批智慧工厂、无人车间,引领企业加快向“互联网+制造”转型。加大数字化技术推广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该区街通过创新打造并投入使用“数字园区一体化平台”,推动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信息化。 二、精准发力,以环境美化为带动打造美丽城镇“蝶变”品质之城 “南新北智”产城融合格局基本形成。南部以平安经济城、高铁产业新城为重点打造城市生活服务新中心,北部以绿地智慧城为重点打造智慧生活样板。 一是规划先行,完善基础环境。把城市更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体系,对城市更新区域开发保护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推进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突出强调从提升身边的空间品质入手,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成高桥街道2021-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以及城市有机更新“十四五”实施方案。2020年以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27亿元,“五纵五横”交通组织架构基本确立,新建32个口袋公园、1个湿地公园,新增绿化近70万平方米,获评省级森林城镇。 二是整治开道,提升环境品质。以“无违建镇街”创建为主线,推进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城村双改”“四边三化”等工作。以“绣花”功夫开展精准排查和精细化修补,长效化保障各类公用设施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环卫监管、收运、分类系统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生活垃圾高标准示范片区。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巩固污水零直排建设成果。先后获评浙江省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称号,2021年上榜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名单,系嘉兴唯一入选园区。 三是美丽升华,增强环境魅力。积极搭建“最美的人、美丽集镇、优美庭院、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园区、美丽河湖、美丽厂区”八大美丽载体,擦亮城镇的生态底色,激活城镇的美丽经济。连续五年开展最美人才、最美新居民等十大“最美的人”系列评选活动,完成高桥、史桥、骑塘、亭桥4个老集镇综合改造提升工程,连续10年开展优美庭院创建活动,并以重点现代农业项目为抓手推进美丽田园示范区创建。此外,先后获评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浙江省示范美丽园区,南沙渚塘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浙江伏尔特医疗机械公司获评嘉兴市最美厂区。 三、拔高标杆,以人文传承为牵引打造美丽城镇“善治”幸福之城。 以“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为宗旨,内修人文,外提治理,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挖掘自身文化底蕴,丰富基层治理内涵。 一是保护历史文化,擦亮人文底蕴。在保护历史格局风貌的基础上,对骑塘桥老集镇、十余座古桥等进行整治、修缮和提升工作。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太虚故里文化苑、鲍月景艺术馆,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品牌。聚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暖经开”志愿队伍作用持续发挥,实现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获评省级五星礼堂2家,新建伯鸿系列书房(书屋)。蓬勃推进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先后开展全民运动会、中秋民俗节、“一村一韵”大赛、稻草人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深化“三治融合”,提档基层治理。开展“重大风险防范攻坚、系列平安创建、重点领域治理、重复信访治理”等系列“治理美”专项行动,筑牢社会平安基石,完成3个基层治理联勤工作站建设。发挥“三治融合”发源地优势,“三治积分”管理与中心工作深度结合,创新建立“平安建设分”“三治提升分”“文明创建分”“全域秀美分”等四大积分载体,提升村(居)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家、省级7家,善治示范村6家,嘉兴级民主法治村9家,三治融合示范村15家,形成“以新管新”“红色物业幸福邻里”等村级特色治理模式。 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共创幸福生活。以民生实事项目为重要抓手,突出街村联动打造美丽城镇“品质生活圈”,统筹推进5分钟、15分钟、30分钟美丽城镇生活服务圈;突出人口集聚抓安居,不断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打造一个又一个小而美、大而精的生活场景;补齐颐老短板,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以来,连续实施年度“八大民生实事项目”,累计已投入资金逾5亿元;累计新建农户集聚区逾3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个;建成3A及以上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3个。(桐乡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