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县新闻

宁波市城市道路桥隧除险保安


发布时间: 2022-06-08 10:15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城市道路桥隧安全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命线工程。今年来,宁波市聚焦护航党的二十大,强化安全底线,注重风险防范,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靶向化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城市市政设施“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安全管理,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城市级桥群集中监测平台,省内率先启动城市道路防塌陷标准化建设,牵头制订省级标准导则6项,使一批宁波经验推广到全省,促进城市市政设施安全管理从“后治”向“前置”转变,向“立制”转型,向“智治”提升。

突出“除险标准化”,为全省市政行业安全管理定标准、出规范

紧紧围绕城市安全运行重点,加快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从“治”向“制”转型,筑牢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安全防线。一是全省率先启动城市道路防塌陷标准化建设,牵头编制《浙江省城镇道路检测技术导则》,填补了我省道路脱空检测技术指导方面的空白,保障市民“脚下安全”。二是探索制定首个省级城市桥梁安全风险防范标准体系,牵头编制2个省级导则(《浙江省城市桥梁隧道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导则》、《浙江省城市桥梁隧道防灾与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和1个省级标准(《浙江省城市桥梁隧道运行安全技术标准》)。开展桥梁安全防控技术课题研究,推广桥梁安全监测、智慧养护等新技术应用,申报住建部等省部级桥梁科技项目多项,研究养护“四新”技术十余项,总结申报工艺工法专利近十项,获得全国公路学会科技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三是受省住建厅委托,牵头编制《浙江省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浙江省城市道路智慧化改造技术导则》,作为全省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净化和智慧化改造的标准导则,指导全省城市道路安全提档、智慧升级。

突出“保安数字化”,为全市市政设施安全做到一张图、全覆盖

坚持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早发现、强预防、快处置、保安全”为目标,加大市政设施管理领域数字赋能力度,推动安全管理从“制”向“智”提升。一是绘制道路塌陷风险“一张图”。以中心城区“六横六纵”重要城市道路为首期,开发全市城市道路塌陷检测监测大数据系统,打破自规、水利、住建等部门数据壁垒,逐步构建地质水文、CCTV管道检测等技术资料常态化交互机制,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着力构建道路塌陷风险等级科学评估、实时监测防控、即时高效处置的闭环工作机制,力争尽快实现全市城市道路塌陷风险防控“一网统管、一屏智控”。二是建设隧道实时预警“一系统”。推进城市隧道及下穿通道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城市主要隧道不均匀沉降、渗漏水、裂缝等实时监测。三是打造桥梁安全运行“一件事”。创新构建城市桥梁运行安全管理“大脑”,在国内率先建成首个城市级桥群集中监测平台(宁波市城市桥梁监测管理中心),对城区重点桥梁进行集中监测、统一管理、实时掌控,已建立1811座桥梁(占总数86%)和170公里高架桥梁的电子化健康档案,初步实现桥梁全生命期的信息化管理。针对桥梁倾覆失稳、超载超重车辆过桥、船只撞桥等较大安全运行风险,在行业内率先建设桥梁智能安全风险防控系统,实施桥梁超载超限安全监测、桥梁侧倾专项监测,实现跨江大桥智慧防撞预警联防,并与交通(港航)、海事等部门多跨联动,提升桥梁安全预警和风险预防能力,确保桥梁运行安全。

突出“治理靶向化”,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抓常态、抓长效

一是高质量开展道路防塌陷治理。2021年全年排摸城市道路2300公里,委托专业单位开展重点路段地质调查100公里,收集分析大口径管道CCTV检测报告620余公里。统筹考虑轨道交通、房产集中开发等地理位置因素,逐步划分风险等级,缩小排查范围,避免大海捞针式检测,靶向定位重点检测安全风险较高的路段180余公里,第一时间处置疑似地下空洞80余处,实现我市道路塌陷防范治理“全覆盖、零事故”。二是高标准加强桥梁安全运行管理。构建城市桥梁安全运行监管体系,探索创新开展桥梁安全智治,强化运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桥梁安全等级领先全省同行,城市桥梁安全技术状况指标稳步提升。推进“甬上桥安”专项行动,针对城市重点桥梁(高架)匝道、独柱墩等设施专门组织开展检查及验算,已开展匝道专项处治加固4条,完成独柱墩改造加固8根。实施城市桥梁护栏升级改造,近年来累计升级改造300多座。推进桥头跳车整治专项行动,2021年完成113座,今年计划171座,已完成76座。推进随桥管线及桥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2021年整改随桥管线安全隐患56处、桥下空间安全隐患142处,并建立了长效机制。推进桥梁高架安全保护专项行动,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依托城市桥梁监测管理平台,启用桥梁超限检测实时抓拍系统固定超限证据,实现非现场执法,今年已处罚64起。三是高效能实施道路病害治理。持续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平坦行动,已形成了主干道路面24小时巡查一次、道路坑洞24小时处置修复机制;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以医院、学校、菜场等周边为重点,打造“平安护学路”“民情直通路”“暖心就医路”,2021年完成37条,今年将突破100条,成为“在宁波看见文明”的又一载体。推进主要道路一体化养护,2020年中山路试点,2021年全面推广到“六横六纵”城市主干道和城市高架,逐步解决了基础设施养护边界模糊、安全责任不清、工作碎片化等问题。(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