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主引擎 铺好美丽城镇共同富裕新路子 |
||||
|
||||
小微企业园是美丽城镇建设“组合拳”的重要一招,是再创块状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载体。开展美丽城镇建设以来,嘉善县将小微企业园(“两创”中心)建设作为提升“产业美”、促进城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主导、镇村联动、飞地共建、社会投资等模式,已建成24个小微企业园(“两创”中心)。总占地面积2912亩,总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已入住企业1400余家,实现产值50亿元,全力为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营造新环境、构建新平台,为实现美丽城镇共同富裕提供“嘉善示范”。 一、加强规划布局、注重规划指导。 一是科学规划园区布点。在2016年制定《嘉善县“两创”中心(小微企业园)布点规划》的基础上,2019年初编制完成《嘉善县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2年)》,科学确定小微企业园布点。在规划时,结合特色产业培育集聚,因地制宜确定园区产业功能定位,按照入驻主导产业占70%以上的要求,引导同行业企业入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入园。二是分类制定目标计划。按照规划目标,到2022年高质量建设提升小微企业园21个以上,占地面积达4800亩以上,集聚小微企业1800家以上。明确新建小微企业园必须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占地原则上应达到100亩以上或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且产业定位明晰,坚持“一园一业”,主导产业一般不超过2个。三是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各小微企业园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功能标准,在完善道路、电力、通信、供热、给排水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必要基础设施外,按照“五个一”标准(配有客户服务中心、办公研发区、商务会务区、餐饮服务区、员工之家),不断完善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团队,着力打造现代化小微企业园。 二、加强激励引导、注重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坚持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退散进集”、“退低进高”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新修订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每年安排小微企业园建设和工业园区有机更新各15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进一步激发各主体投资建设小微企业园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政策挖潜深度。县级层面进一步加大统筹指导力度,各镇(街道)通过“退二优二”“退二进三”等有机更新项目,以银团贷款、政府债券等方式大力筹措资金,资金保障压力得到明显缓解。研究制定《“腾笼换鸟”专项经费使用细则》,并将积极推动有关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支持全县企业腾退工作。如西塘镇钮扣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入选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最佳典型案例。三是加大特色产业集聚。各小微企业园按照“一园一业”的思路,加速集聚特色产业。如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主要集聚以德资装备制造企业为主、陶庄镇园区主要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区集聚节能环保产业,初步形成了错位发展、集聚提升的良好局面。其中,中节能(嘉善)环保产业园、罗星精密机械创业园分别获评省五星级园区、市三星级园区。 三、加强机制创新、注重多元投资。 一是投资方式多元组合。积极探索由行政村抱团出资、县(镇)财政出资、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等多种模式的投资方式,集合“强村计划”重点鼓励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的投资建设机制,不仅推动了小微企业园建设,也提升了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如陶庄镇“两创中心”强村飞地抱团项目,将陶庄镇、天凝镇的7个经济薄弱村和陶庄镇的6个一般村、1个水产养殖场全部纳入,开创村集体“零现金投入、零财务成本、零管理风险”的增收新样板。三是亩均绩效大幅提升。通过小微企业园这一创业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中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大大提升了企业和园区的绩效水平。如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已有9家欧美优质企业入驻,预计达产后亩均税收突破100万元;罗星精密机械产业园区将原分布在村一级的传统密封件企业整合提升、入园集聚,亩均税收从原来的不足5万元快速提升至26万元。二是园区管理数字化推进。通过“企房云管家”平台,将小微企业园内企业详细信息全部入库备案,实施“旅馆式”集中管理,实现工业厂房信息、租赁企业信息、企业监管信息全纳入,目前全县入库企业4359家。同时通过动态更新,避免了小微企业园内出租型企业“零脱管”,实现企业整治“无死角”、企业服务“高效率”。 推进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加快园区大脑建设,着力完善小微企业园智能管理、智慧消防、智慧交通、园区党建等功能。如成功联合揭榜“一键找园”项目,成为全省首批12项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的揭榜单位之一。(嘉善县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