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力打赢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


发布时间: 2022-07-11 08:50 信息来源: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浏览次数:

7月8日,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省杭州市召开。房屋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本,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化推进“千万工程”,先后打出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三改一拆”、城乡房屋排查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攻坚行动等一系列组合拳,擦亮“浙里安居”金名片,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开展城乡房屋全面排查。三轮累计排查农村房屋1011.9万户、城镇房屋115.4万幢。率先建立城乡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将房屋安全管理纳入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动态清零。率先建立全省城镇房屋、农村房屋两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户一档”全域覆盖,房屋信息一屏掌握。率先推动立法立规。出台《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房屋安全管理工作迈入法治轨道。

自中央部署开展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浙江闻令而动、全面响应、彻排彻查,23个省级部门协同配合,坚决打赢专项整治攻坚战。

一、以最坚定的决心,建机制压责任

一是夯实工作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推进机制。制定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开展“百日行动”,按照“四不”要求,即不论土地性质、不分城市农村、不漏一楼一户、不留死角盲区,全力推进排查整治。二是加大要素保障。开展“千名专家、万名工匠”行动,全省1000多名行业专家、300多名高校大学生参与排查整治工作,3.6万名乡村建设工匠通过农房“浙建事”平台供各地遴选。各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排查、鉴定、解危及经营性自建房住户生活保障等工作。三是突出晾晒督导。将专项整治行动纳入我省“除险保安”晾晒平台,实行每日专报,开展随机抽查,实地督导,表扬先进、督促落后,层层传导责任。

二、以“三结合”为重点,全方位强推进

一是“自查+普查”确保排查到位。发布房屋安全隐患巡查自查手册,发动全民自查自报,在“浙里办”服务端设立自查功能,居(农)民可在系统上自主上报自查,同步跟进基层网格普查、第三方机构重点核查、相关部门现场核定。杭州市采用“网格员+技术员”接力跑方式,分工填写房屋基础信息和安全信息,实现排查工作既“快”又“准”。二是“培训+录入”确保数据质量。组织省市县乡村五级人员业务培训,安排“技术下乡”再培训,共培训人员4万多人,将“排查台账建立在系统中”理念传达到最基层。目前我省统一归集数据平台注册人数3.2万人,日活跃人数约1.5万人。截至7月8日,我省已排查录入815万栋,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8.9万栋。三是“整治+管控”坚决消除隐患。统一隐患判定标准,边排查、边鉴定、边整治,重点对经营性危房及重大隐患危房,立即采取有力整治管控措施。目前,金华市、台州市等地已基本完成经营性自建房“百日行动”,杭州市临安区对重点经营性自建房,安装传感设备,实时在线监测。

三、以数字化为支撑,赋新能破难题

发挥我省数字化改革优势,全力建设“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数字化平台,打造“审批建房、安全管理、危房改造、经营流转、建房服务、决策辅助”等6大应用场景,全链条打通设计审批、施工验收、质量监管、隐患排查、经营审批等环节,全面重塑农房建设管理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四个一”标志性成果:一是破题“审批建房难”,实现农户“一键通办”。做到身份信息“一键汇总”、规划选址“一键避害”、农房设计“一键可视”、建筑工匠“一键选取”、建房审批“一键直达”,农房审批从至少90天缩短到最多10天。二是破题“风貌管控难”,实现城乡“一同美丽”。建立“一村一风貌”农房设计图纸定向供应机制,全面推动农房建设按规划审批、按风格设计、按图纸施工、按审批验收,着力打造浙派民居。三是破题“危房整治难”,实现危房“一抓到底”。创新构建房屋安全风险预警模型,通过房屋本体静态风险因素,叠加地质灾害、防汛防台等动态风险因素,对所有自建房实行健康度管理,实现房屋安全精准研判、精准锁定、精准防范。四是破题“建房管理难”,实现政府“一帐通管”。采用“人工巡查+视频监管”手段和“人防+技防”动态监测模式,实现建房监管“零盲区”、安全巡查“零死角”、腾空防控“零漏洞”。加快多跨场景应用,探索“一房一码”、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

四、以综合性的措施,抓常态促长效

一是持续清零。我省于2006年率先开展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工作,2021年又率先提前两年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建立“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动态清零”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章立制。2017年出台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省级层面的首部房屋使用安全地方性法规文件。2018年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农房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三是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和风貌管控体制机制,突出强化自建房建设管,实现机制重塑、多跨协同的工作体系。四是整体提升。以“整体大美、浙江气质”为目标,以守牢自建房安全为底线,全域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打造一批浙江特色、江南韵味、时代特征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安全、宜居、乐业的幸福美好家园。

浙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打赢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杭州现场考察点简介

西湖区古荡街道益乐新村位于西湖区古荡街道,属于典型的城中村。建有集体土地自建房共120幢,建于2000年左右,一般均为居住、经营两用。

主要特色亮点:一是部门联动排查。住建、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共同摸清经营性自建房底数,共同开展自建房结构安全、消防安全排查,及时发现隐患,即查即改。二是强化数字赋能。研发网格通、平安通等数字化工具,做好日常巡防、事件处置等工作,强化自建房日常房屋安全管理。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排查、检测鉴定所需费用由区财政与属地镇街按1:1的比例共同承担。四是统一规划,集中整治。属地镇街按照“统规自建”的模式,对全村自建房进行集中整治,为自建房整治积累了有益经验。

余杭区万景村位于余杭区闲林街道,属于城郊结合部。建有集体土地自建房共64幢,建于2008年,多为出租经营性房屋。

主要特色亮点:2006年2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余杭区闲林镇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中心并专题召开座谈会,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基础放在基层、重点放在基层、关爱送到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十多年来,闲林街道牢记嘱托,坚持依法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治理工作,切实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一是网格化与专业化结合。广泛动员属地专业机构、专业人员、高校师生等专业力量,与属地网格员联合开展人员密集型等四类重点房屋排查工作,现已全部提前排查完毕。二是推动自建房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联动勤务、派出所,建立村级警务室,由村民任辅警,每周三次上门巡查,实现自建房安全管理全面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三是强化房屋安全源头治理。守土尽责,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行集体土地自建房出租房屋的装修备案制度,并对装修后结构安全、消防设备配备组织验收,率先推行“先达标后出租”农民自建房新模式。

临安区吕家弄位于临安区锦城街道,属于县城老旧街区。沿街共147处经营性门店,均为上世纪90年代左右建成,安全隐患突出。

主要特色亮点:一是集中力量、速见成效。第一时间组织村社干部、网格长、党员、志愿者等网格力量,并聘请9家专业技术单位400多名技术人员集中开展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自建房排查工作。二是严格管控,迅速解危。发现有安全隐患后第一时间责令停止营业,并做好标识。同步安排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一经鉴定为危房,立即按照“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的要求腾空,并安排后续整治计划。三是探索推进农房建设一件事改革。浙江省建立了农房“浙建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系统重点打造审批建房、安全管理、危房改造、经营流转、建房服务、辅助决策六大应用场景,形成贯穿审批、发证、流转、安全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多跨协同业务场景。临安区作为全省唯一集成应用试点,目前已完成系统落地应用。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