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古镇产业引导,激活文旅型美丽城镇造血能力 |
||||
|
||||
一段时间以来,杭州不少文旅型美丽城镇依托村镇历史文化遗存等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历史文化村镇之间及与周边景点的链动模式,形成主题化旅游线路,并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为龙头,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断提升美丽城镇的文化品位。 一是系统开展业态谋划。在坚持高品质、有特色的业态标准要求下,各地强化指导,对美镇范围内古镇、古街的业态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在建德市的梅城古镇,通过统一规划,严州邮驿文化馆、杭州书房、建德市德文化实践中心、杭州活态手工非遗展示馆等文旅特色项目入驻,形成了以梅城古镇景区为核心、以多种文化旅游业态为配套的系列“旅游+”优质产品的新兴文旅产业功能板块。 二是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美丽城镇的历史建筑、文化街区不能空有躯壳外表,更要可游、可居、可享、可打卡。为避免古镇单靠资源吃饭的同质化发展瓶颈,杭州各地积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富阳区新登古城特色街区“东安市集·国潮夜市”美食嘉年华市集活动,目前已正式营业3天。开市3天总计人流量超5万人次,发放美食区消费券6.5万元,带动消费约20万元。临安区河桥古镇沿线的休闲娱乐设施、景点节点被串点成线,构建成休闲夜游网,并依托大型文旅IP项目,植入国漫主题夜游情景剧,打造行浸式夜游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老街风情、体验村落景区农事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拓宽古镇旅游夜经济产业空间。 三是做好非遗活化文章。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挖掘资源,丰富内涵,构成美丽城镇新的发展点。淳安县姜家镇围绕“千年水下古城”核心品牌,充分挖掘遂安狮城地缘和文脉的传延地这一独特历史资源,投资10亿元建成文渊狮城,将水下古城 1400 年文明复制上岸,围绕非遗产品化开设青溪龙砚等10余个本土非遗产品展销门店,成为国内首个非遗生活体验基地。(杭州市美丽城镇办供稿) |
||||
![]() ![]() |
||||